首页> 中文学位 >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
【6h】

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岩相古地理

1.2.2 地层

1.2.3 生物礁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演化

2.1.1 中-新元古代盆地基底形成阶段

2.1.2 震旦纪-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

2.1.3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再次发育阶段

2.1.4 晚三叠世-新生代陆相挠曲盆地发育阶段

2.2 地层系统与划分

2.3 残留地层展布

2.3.1 泥盆系残留地层

2.3.2 石炭系残留地层

2.3.3 二叠系残留地层

第三章 沉积体系特征

3.1 典型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

3.2.1 陆地边缘相

3.2.2 台地相

3.2.3 台地边缘

3.2.4 台棚相

3.2.5 台盆相

3.2.6 事件沉积

3.3 沉积相发育模式

3.3.1 湘桂地区总体发育模式

3.3.2 孤台-台间海槽沉积体系模式

第四章 岩相古地理演化

4.1 泥盆纪岩相古地理

4.2 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4.3 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第五章 湘桂地区油气地质特征

5.1 泥盆系油气地质特征

5.1.1 下泥盆统

5.1.2 中泥盆统

5.1.3 上泥盆统

5.2 石炭系油气地质特征

5.2.1 下石炭统

5.2.2 上石炭统

5.3 二叠系油气地质特征

5.3.1 下二叠统

5.3.1 上二叠统

5.4 生、储、盖组合特征及组合

5.4.1 湘桂地区生、储、盖特征

5.4.2 南盘江坳陷生、储、盖组合

5.4.3 十万山盆地生、储、盖组合

5.4.4 桂中坳陷生、储、盖组合

5.4.5 湘中坳陷生、储、盖组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沉积学为理论指导,利用大量野外露头调查、室内化验分析与沉积学“相比法”等手段,重建了湘桂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格局和演化历程,简要评价了湘桂地区生、储、盖特征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湘桂地区晚古生代主要发育有3大沉积相组类型,即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及海相组。其中陆相组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2种类型;海陆过渡相组主要为三角洲相1种类型;海相组则发育有滨岸相、潮坪泻湖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滩相、生物礁相、台缘斜坡相、浅海陆棚相、台棚相、台盆相及深水盆地相等12种相类型。
   湘桂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表现为泥盆纪拉开,石炭纪延续,二叠纪发展。具体来讲,泥盆纪湘桂地区发生伸展裂陷,总体古地理格局为北高南低,槽一台相间格局已经形成,孤立台地面积较大,钦防海槽自加里东期之后连续沉积并未间断;石炭纪时浅水碳酸盐台地范围扩大,台间深水盆地分布局限,浅滩发育,槽一台分异不明显,早二叠世发生海侵,海水淹没全区,槽一台分异明显,孤立台地范围变小,晚二叠世东吴运动造成钦防海槽关闭并褶皱回返,云开地区发生隆起,深水盆地收缩,槽-台分异明显;早三叠世碳酸盐台地转为以大面积鲕粒滩为特征碳酸盐缓坡,该时期至中三叠世滇黔桂地区各坳陷合并统一为南盘江坳陷并以巨厚的浊积盆地沉积为特征,此时孤立台地均被淹没。
   湘桂地区海相油气地质条件总体表现为生、储、盖发育层位多,分布广,后期改造破坏强。具体来看,烃源岩共发育三套(D、C1及P),以泥盆系及下石炭统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储集岩发育四套(D2、D3、C2及P1、),以下泥盆统碎屑岩储层及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储层物性较好;盖层发育三套(D2-3、C1及P),以泥盆系泥页岩分布广、封盖能力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