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偏移距CRS叠加方法研究
【6h】

共偏移距CRS叠加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地震勘探转向更复杂的地质条件区域,常规的处理手段有时候难以得到较好的成像结果。于是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随之产生,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Hurbal教授(1983)提出的。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解析式表述了非均匀介质弯曲界面的运动学反射响应。仅依赖于近表速度而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它的理论基础是几何地震学,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了多次覆盖反射数据的全部信息。
   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它是通过法向地震波在地面的出射角α、法向入射点(NIP)波波前曲率半径RNIP和法向(N)波波前曲率半径RN等地震三参数的优化实现地震成像。然而对地下复杂的地质结构,例如盐丘底部进行成像是非常困难的,利用ZO CRS叠加通常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成像剖面。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是由ZO CRS叠加发展而来,由原来的描述波场属性的三参数增加为五参数。它们分别是描述中心射线在炮点S处的入射角和接收点G处的出射角的两个参数βS,βG,描述CS道集中中心射线在接受点G处出射波的波前曲率K1,描述CMP道集中中心射线在炮点S处入射波的波前曲率K2,在接收点G处出射波的波前曲率K3。通过这五个参数来刻画地下层间构造的局部特征。很显然,在参数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寻找适当的优化策略来提高计算效率。
   在法向射线不能对目标反射层有效照明或地震数据中不包含模拟高质量零偏移距剖面必要信息的情况下应用CO CRS叠加可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利用CO CRS叠加方法不仅可以得到任意固定偏移距的叠加剖面,还减少了偏移的道数和显著地提高了叠前数据体的信噪比。对模型数据的试算表明,基于CO CRS叠加得到的成像剖面与传统ZO CRS叠加剖面相比有着较高的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