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断块油藏高部位剩余油径向钻孔技术研究
【6h】

断块油藏高部位剩余油径向钻孔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径向钻孔技术发展状况研究

1.2.2 工艺流程及技术优势

1.2.3 多分支径向钻孔产能基本公式推导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断块油藏特点及分类

2.1 断块油藏地质特点

2.1.1 构造特征

2.1.2 含油层系及油水关系特征

2.1.3 地层物性及原油性质特征

2.2 断块油藏分类

2.3 剩余油分布机理及挖潜政策的研究

2.4 断块油藏剩余油开发存在的问题

2.5 径向钻孔模拟方法

2.5.1 局部网格加密模型

2.5.2 多分支井模型

第三章 径向钻孔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1 模型建立

3.1.1 弧形开启型断块油藏正交建模

3.1.2 扇形开启型断块油藏正交建模

3.2 增产机理

3.3 中高渗共性因素对比

3.3.1 因素对比方案设计

3.3.2 中高渗因素—油层厚度

3.3.3 中高渗共性因素—油层渗透率

3.3.4 中高渗共性因素—粘度比

3.3.5 小结

3.4 断块特色因素分析

3.4.1 地层倾角

3.4.2 断块夹角大小

3.4.3 条带宽度

3.4.4 水淹程度

3.5 径向钻孔参数

3.5.1 钻孔长度

3.5.2 垂向分支数

3.5.3 垂向位置

第四章 断块油藏径向钻孔产量计算方法

4.1 简单断块油藏产量公式

4.1.1 无限大地层对称分布4分支井产量

4.1.2 90°断块油藏多分支径向钻孔产能公式

4.1.3 夹角断块油藏多分支径向钻孔产能公式

4.1.4 简单断块油藏多分支径向钻孔产量分析

4.2 复杂断块油藏多分径向钻孔产量公式

4.2.1 无界地层水平径向钻孔三维稳态势的分布

4.2.2 稳态渗流方程

4.2.3 径向钻孔孔内流动方程

4.2.4 复杂断块油藏多分支径向钻孔产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政策研究

5.1 断块油藏特点分析

5.2 优化目标与优化断块油藏类型

5.3 径向钻孔参数优化

5.3.1.天然能量边水断块油藏径向钻孔优化

5.3.2不同注采条件断块油藏径向钻孔优化

5.4 径向钻孔合理液量优化

5.4.1 可行性分析

5.4.2 提液时机与提液幅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断块油藏普遍具有断层多、断块小、断裂系统复杂、断块形态各异的地质特点,开发上难以形成大面积的规则井网,特高含水阶段构造高部位普遍剩余油富集。根据典型单元统计表明,按特高含水期构造高部位剩余油规模占断块储量的9.6%计算,这部分储量约1.4亿吨,动用程度低,潜力大。 近年来发展的径向钻孔是指在垂直井内利用注入高压水射流等方式沿半径方向钻出辐射状分布的一口或者多口分支井眼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增加油井泄油面积,又能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储层污染的特点。针对断块油藏高部位剩余油特点,径向钻孔技术对边底水断块、复杂断块高部位断层一线剩余油、极复杂断块断层边角剩余油以及复杂断块高部位因长期失控导致的二次富集型剩余油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本文针对目前此项技术在断块油藏的开发中应用较少,其动用机制与具体参数尚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断块油藏以及径向钻孔技术特点的研究,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概念模型,主要研究了径向钻孔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其中考虑了中高渗油藏的共性因素,以及断块油藏和径向钻孔的特色因素,明确了径向钻孔与断块油藏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利用保角变换、镜像反映以及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了夹角型断块油藏,条带型断块油藏的产能公式计算方法,并予以验证。最后通过优化径向钻孔个数、位置等参数,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政策,确定了提液幅度以及提液时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