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X37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流场转换提高采收率技术
【6h】

X37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流场转换提高采收率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数值模拟进行定量化描述流场

(2)表征参数定量化描述流场

1.3 研究区基本概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1.3.1 地质基本概况

1.3.2 开发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精细地质研究

2.1 地层特征

2.1.1 地层层序

2.1.2 地层对比

2.1.3 砂体发育特征

2.2 构造特征

2.2.1 精细构造解释

2.2.2 构造形态

2.3 储层特征

2.3.1 岩石学特征

2.3.2 沉积相研究

2.3.3 储层分布特点

2.3.4 储层物性

2.4 油藏基本参数

2.4.1 储层非均质性

2.4.2 流体性质

2.4.3 温压系统

2.4.4 油藏类型

2.5 地质储量评价

2.5.1 储量计算

2.5.2 储量评价

第三章 开发效果评价

3.1 层系状况评价

3.1.1 储层分类评价

3.1.2 层系适应性评价

3.2 井网状况评价

3.3 能量状况评价

3.4 水驱状况评价

(1)含水与采出程度

(2)存水率与驱指数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4.1 单元潜力分析

4.2 纵向潜力分析

4.2.1 砂层组潜力分析

4.2.2 小层潜力分析

4.3 平面潜力

4.3.1 Ⅰ类层剩余油分布

4.3.2 Ⅱ类层剩余油分布

4.3.3 Ⅲ类层剩余油分布

第五章 流场转换方案优化

5.1 油藏流场的演变

5.2 油藏流场演变的影响因素

5.2.1 流场影响的静态因素

5.2.2 流场影响的动态因素

5.2.3 累积冲刷强度的表征

5.3 油藏流场的表征方法

5.4 层系重组

5.5 井网完善

5.6 流场转换优化

5.6.1 沙二7-9I类层系流场转变

5.6.2 沙二2-3层系流场转变

第六章 矿场实施与效果评价

6.1 层系内统一细分减缓层间干扰,均衡纵向水驱

6.2 利用单体增压泵提压增注

6.3 注采耦合扩大平面水驱波及

(1)沙二1封闭小断块

(2)沙二10-14窄条带

6.4 实施效果

6.4.1 整体方案实施效果

6.4.2 转流场方案实施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选取东辛油田东营穹隆背斜与辛镇长轴背斜鞍部的辛37断块为研究实例,通过对目的区块沉积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历史开发动态分析,认为辛37区块呈现“高含水、低采出程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含水后期固有流线造成的。固有流线形成优势通道或高渗条带,造成有效驱替变差,形成无效水循环。通过动态分析、剩余油监测等手段,发现辛37区块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断层一线井间滞留区,如何有效的挖潜井间滞留区剩余油是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断块油藏采收率的首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变流线、转流场提高特高含水期采收率技术。 为有效的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论文充分结合了精细地质研究、动态分析、剩余油监测、建模数模等技术手段。通过沉积、物性、断裂系统等地质精细研究,清楚认识储层展布,为油藏动态分析打好基础。通过动态分析及监测资料从定性上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建模数模从定量上认识剩余油规模。针对不同层系存在的不同问题,利用不同的手段治理:层系不合理的通过层系重组均衡纵向开发;井网欠完善的通过部署新井完善;滞留区剩余油无法有效动用的,利用油水井调整转变流线或层系整体调整转变流线挖潜。为对比优化,进行方案设计,利用数模技术进行效果预测,最终优选出最佳方案。为进一步巩固调整效果,优化工艺、地面一体化配套。辛37方案实施后,部署新井15口,新增产能2.39×104t,单元日增油56t,含水下降9.9%,目前累增油29800t,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