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LD10-1油田纵向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6h】

LD10-1油田纵向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淹规律研究

1.2.2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矿场研究

1.3 研究区块概述

1.4 研究内容

1.5 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注采井间纵向水淹规律解析解研究

2.1 注采井间纵向水淹规律解析计算理论基础

2.2 井间纵向水淹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D10-1油田层间开发状况分析

3.1 目标区块数模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3.1.1 数值模型构建

3.1.2 模型历史拟合

3.2 砂层组开发指标对比

3.3 各小层开发指标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纵向水淹规律典型模式研究

4.1 目标油藏属性特征分析

4.2 机理模型构建

4.3 典型纵向水淹规律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D10-1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

5.1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5.2 Ⅱ砂层组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评价方法

5.2.1 剩余油分布特征整体描述

5.2.2 剩余油饱和度、丰度区间分类研究

5.2.3 构造控油研究

5.2.4 渗透率控油研究

5.2.5 厚度控油研究

5.2.6 压力控油研究

5.2.7 沉积相带控油研究

5.2.8 井网控油研究

5.2.9 剩余油整体描述

5.3 Ⅲ砂层组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评价方法

5.3.1 剩余油分布特征整体描述

5.3.2 剩余油饱和度、丰度区间分类研究

5.3.3 构造控油研究

5.3.4 渗透率控油研究

5.3.5 厚度控油研究

5.3.6 压力控油研究

5.3.7沉积相带控油研究

5.3.8 井网控油研究

5.3.9剩余油整体描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显著。我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厚层油藏较常见,对该类油藏采用早期注聚开发是一种典型海上油田开发模式。由于该类油藏纵向上厚度大,韵律特征明显,经过长期注聚开发后,油藏纵向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展该类储层纵向水淹规律认识和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基础工作。 首先从渗流力学势的角度出发,采用解析方法建立了注采井间厚油层驱替后期纵向水淹模型,改变注采、物性等参数进行了水淹规律研究。其次,抽提LD10-1油田典型的地质特征属性,建立了六套机理模型,计算了不同韵律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状态。在分析LD10-1油田开采状况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油田Ⅱ、Ⅲ两个砂层组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提炼出了“三参数、两模式”的剩余油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从构造、厚度、渗透率、压力等多维度对两个砂层组的平面和纵向剩余油进行了刻画,针对性地提出了挖潜措施建议。 研究表明:产量、韵律性、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和油水密度差是控制纵向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带、井网、封闭边界、物性差异是平面上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因素;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中,Ⅱ砂层组以韵律差异多段水淹型、高渗层突进部分层段严重水淹型、纵向隔夹层阻挡分段底部水淹型、砂体不连续纵向屏蔽多段水淹型四种模式为主;Ⅲ砂层组以厚层重力主控底部水淹型、韵律差异多段水淹型、砂体不连续纵向屏蔽多段水淹型三种模式为主;建议采取调整流场、流线,改变液流方向为主导,同时配合封堵、治理优势流动通道,优化射孔,注气顶驱、后期侧钻等措施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著录项

  • 作者

    刘子祎;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谷建伟,王金铸;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关键词

    油田; 水淹规律; 剩余油分布;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5:4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