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胜坨油田坨128块周期注水技术研究
【6h】

胜坨油田坨128块周期注水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油田注水开发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

1.2.2 美国提高采收率方法发展现状

1.2.3 国内提高采收率方法发展现状

1.2.4 国内外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胜坨油田坨128块整体概况

2.1 工区位置

2.2 坨128块地质特征

2.2.1 地层层序和含油层系

2.2.2 构造特征

2.2.3 岩性特征

2.2.4 电性特征

2.2.5 沉积构造

2.3 储层特征

2.3.1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2.3.2 储层物性特征

2.3.3 微观孔隙结构

2.3.4 粘土矿物特征

2.3.5 储层非均质特征

2.3.6 储层敏感性

2.4 油藏特征

2.4.1 流体性质

2.4.2 温度及压力系统

2.4.3 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

2.5 坨128块开发现状

第三章 胜坨油田坨128块提高采收率方法分析研究

3.1 剩余油分布的一般规律

3.2 坨128块剩余储量计算

3.2.1 储量计算

3.2.2 数值模拟及储量对比

3.2.3 坨128 块剩余油分布分析

3.3 坨128块剩余油分布特点及认识

3.4 坨128块提高采收率方法对比分析

3.4.1 天然能量开发

3.4.2 溶解气驱开发

3.4.3 注水开发

第四章 坨128块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4.1 主要注水开发方式效果分析

4.1.1 负压射孔配合氮气返排增注

4.1.2 分子膜酸化技术增注

4.1.3 地面二次增压增注

4.1.4 周期注水

4.2 周期注水微观机理分析

4.2.1 非均质油藏常规注水

4.2.2 高、低渗透层之间的油、水交渗流动

4.3 周期注水物理模拟研究情况

4.3.1 实验情况介绍

4.3.2 实验参数

4.3.3 实验流程

4.4 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4.5 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分析

4.5.1 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

4.5.2 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

4.5.3 油藏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4.5.4 毛管压力的影响

4.5.5 原油粘度的影响

4.5.6 注水强度的影响

4.5.7 注水时机影响

4.5.8 注水周期的影响

第五章 胜坨油田坨128块周期注水矿场应用分析

5.1 试验区概况

5.2 试验区周期注水方案

5.2.1 方案一:制定单水井不稳定注水方案-数值模拟优选(立足现状)

5.2.2 方案二:制定补孔5砂层组方案-数值模拟优选(注采完善)

5.2.3 方案三:选取单水井不稳定注水方案-现场实施

5.3 试验区周期注水效果评价

5.3.1 经济效益评价

5.3.2 社会效益

5.3.3 巩固措施

5.4 其他区块应用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区块之一,当前胜坨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率达到了96.7%。投入开发53年以来,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及长期的合注合采导致层间矛盾非常突出,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平面剩余油零散分布,油水井套管的损坏导致平面上注采不完善,致使平面矛盾越来越严重。通过近年的分析研判,进行精细开发调整,目前胜坨油田整体采收率达到了41.3%。坨128区块于1996年投入正式开发以来,采出程度6.9%,采收率仅有27.4%,剩余油挖潜仍有较大空间。 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论文通过调研胜坨油田坨128块地质概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到了本区块基本构造、沉积、储层、油藏及流体类型特征。通过对128块的注水开发现状的分析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到了该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实验手段对周期注水机理和现场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断块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以及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工艺参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本文最后针对坨128块生产实际,进行了周期注水开发效果的应用评价,为水驱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