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6h】

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多毛类动物的研究概况

1多毛类动物的研究现状

2多毛类的分类依据及我国的主要种类

3多毛类的摄食与生长

4多毛类的生活史及其特点

5多毛类的生态分布

6多毛类对水质及底质的改良

7多毛类动物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岩虫解剖学的初步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岩虫的外部形态

2.2岩虫的内部构造

第三章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口咽部

2.2食道

2.3肠

2.4尾肠

3讨论

3.1口腔

3.2食道

3.3肠道和消化盲囊

3.4纤毛沟

3.5尾肠

第四章岩虫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实验结果

2.1碱性磷酸酶

2.2酸性磷酸酶

2.3酯酶

2.4脂酶

2.5粘液物质

2.6蛋白质

3讨论

3.1糖原和粘液物质

3.2磷酸酶

3.3羧酸酯酶

第五章岩虫消化道超微结构的观察与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食道

2.2肠部和消化盲囊

2.3岩虫肠腔中的纤毛沟

3讨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论文运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对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有关消化酶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岩虫消化道短,具有杂食性动物的典型特征.可分为口咽腔、食道、有消化盲囊的肠部和尾肠部.口咽腔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咽后消化道的管壁可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粘膜层.食道为复层扁平上皮.肠部及消化盲囊的粘膜表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肠部结构从前至后变化不大,绒毛相当发达,主要由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有明显的纹状缘.消化盲囊外侧肌层很薄,但血管相当丰富,消化盲囊与肠腔相连,盲囊上皮细胞顶端纹状缘也很明显.尾肠细而短,其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岩虫的食道、肠及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纹状缘和顶部细胞质具碱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这些部位的细胞具有吸收功能;肠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质和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顶部细胞质均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这些部位的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在消化盲囊和肠消化细胞内检测到酯酶和脂酶活性.结合消化细胞的细胞学特征,说明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主要是在消化腔中进行.在肠部上皮和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只见中性的粘液细胞,酸性粘液细胞较少,也证明食物的消化主要在消化腔中进行.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粘液细胞,能分泌粘液,对食物通过这些部位起到润滑作用并有协助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