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洋细菌与碳及营养盐的相互作用
【6h】

海洋细菌与碳及营养盐的相互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天然海水体系中细菌对主要生源要素的影响

第三章不同碳源条件下细菌生长曲线及各化学参数变化的研究

第四章人工海水中海洋细菌与碳及营养盐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通过在暗处对细菌进行周期培养,考察了天然海水体系中细菌及主要生源要素变化规律;不同碳源条件下细菌生长情况;在实验室人工海水培养体系中添加葡萄糖为碳源,硝酸盐和磷酸盐为氮和磷源,接种天然过滤海水,进行周期性培养,通过测定相关参数变化,探讨细菌在碳及生源要素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1.天然海水中含有一定量有机质,因此细菌首先要利用海水中的有机碳繁殖,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转化为颗粒态形式,当海水中的有机碳含量低于细菌可利用的极限,体系中的细菌就开始衰亡,随着时间的推移,颗粒有机碳会不断向体系中降解,转化成溶解态形式,再次被细菌利用,如此反复,直至体系中可被细菌利用的溶解有机碳耗尽为止。而且天然海水中,有机质成分复杂,部分不能被细菌所利用。 海水体系中,溶解有机氮和硝酸盐并存条件下,细菌优先利用溶解有机氮作为氮源,基本不利用硝酸盐,并且细菌还能降解有机氮向体系中释放出硝酸盐。 碳源充足的条件下,细菌生长需要利用海水中的磷酸盐。2.采用人工海水作为实验的培养液,添加谷氨酸(C<,5>H<,9>NO<,4>)、组氨酸(C<,6>H<,9>N<,3>O<,2>)两种氨基酸作为碳源,并改变硝酸盐添加量,设置四种不同的培养环境。比较在四种不同营养条件下细菌生长曲线及各参数变化,以期得到细菌利用氨基酸进行繁殖的一些规律: ①通过比较在四种不同营养条件下细菌生长曲线,我们发现以谷氨酸为碳源时,细菌生长的延滞期为两天,当以组氨酸为碳源时,细菌生长的延滞期为5天,说明细菌更容易利用谷氨酸作为碳源。 ②进入细菌生长的指数期,细菌繁殖迅速,消耗体系中的氨基酸,转化为颗粒态形式,此时溶解有机碳、溶解有机氮和总有机碳浓度均降低。 ③以氨基酸作为碳源,氨基酸自身会向体系中引入溶解有机氮源,细菌优先利用体系中的溶解有机氮满足自身生长,不吸收利用硝酸盐。 ④以谷氨酸为碳源时,体系中添加硝酸盐,对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细菌数量最大值增加5×10<'6>个,说明细菌生长需要合适的碳氮比。组氨酸引入的有机氮浓度高,是否添加10μmol/LNaNO<,3>对碳氮比影响不大,细菌生长环境改变相对不大,因此前后细菌数量变化不大。3.在人工海水介质中,通过改变葡萄糖、NaNO<,3>和NaH<,2>PO<,4>的浓度,考察不同营养盐浓度下细菌数量变化及生源要素的变化趋势: ①分别添加葡萄糖、氨基酸为碳源,通过比较细菌的生长曲线,发现葡萄糖是细菌生长的最佳碳源。 ②在微生物培养体系中,不添加碳源,细胞基本处于静滞状态,细菌数量不增加。碳源一定的条件下,不同营养盐梯度下细菌的生长周期大体一致,符合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但是不同营养盐梯度下细菌繁殖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高营养盐条件下,对应的细菌数量也多。 ③细菌大量繁殖时期,吸收体系中的营养物质作为物质和能量来源,因此溶解无机磷(DIP)、无机氮(DIN)、溶解态总氮(TDN)和溶解有机碳(DOC)浓度降低,分别生成颗粒磷、颗粒氮、溶解有机氮和颗粒有机碳。 ④进入稳定期后,细菌通过降解作用将颗粒磷、颗粒氮和溶解有机氮转化为溶解无机磷、溶解无机氮,所以DIP、DIN和TDN浓度回升,而PN、DON和POC浓度则有下降。PN和POC反映了细菌生物量,与细菌数量相关,细菌大量繁殖,数量增多,颗粒氮浓度也升高,进入稳定期,细菌繁殖与死亡达到相对平衡,颗粒氮和颗粒有机碳变化也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⑤体系中,初始添加的氮源决定了细菌体内POC/PN的值,氮源充足,POC/PN值低,细菌繁殖数量多,氮源不足,POC/PN值高,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⑥30天内,体系中总氮浓度没有回复到初始浓度,可能是细菌吸附在容器壁上导致的。 ⑦人工海水体系中,添加葡萄糖、NaNO<,3>和NaH<,2>PO<,4>,没有溶解有机氮,细菌能够利用硝酸盐而生长,这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