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渤海近岸海域沉积物对Cu、Pb吸附及AVS的研究
【6h】

渤海近岸海域沉积物对Cu、Pb吸附及AVS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1绪论

2实验方法

3黄河口海域沉积物对铜、铅的吸附

4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铜、铅的吸附

5黄河口与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的比较

6黄河口海域沉积物AVS的研究

7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黄河口与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渤海近岸海域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的吸附特性,将沉积物筛分为<75μm、75~125μm、125~250μm、250~500μm四种粒级,探讨粒度、吸附时间、pH值和吸附剂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同时对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AV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口与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Cu、Pb的吸附平衡时间有所差异,但在1.5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在反应初始阶段,沉积物对Cu、Pb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增加迅速,达到平衡后吸附量变化较小;吸附量均随pH值升高而逐渐增加,沉积物对铜的吸附量增加迅速,对铅的吸附量增加缓慢;沉积物对铜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对铅的吸附量在初始浓度较低时增加较快,随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趋缓;沉积物对铜、铅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大,黄河口沉积物对铜、铅的吸附量增加较慢,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铜的吸附量增加较快,对铅的吸附量在平衡浓度较低时增加迅速,随平衡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加趋缓。 黄河口与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铜、铅的吸附等温曲线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既存在物理吸附也存在化学吸附。黄河口海域沉积物对铜吸附等温线较符合Langmuir型,不同粒级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28.760、20.121、15.038、12.579m/g;铅吸附等温线较符合Freundlich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21.30l、15.028、12.569、11.238mg/g;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铜吸附等温线较符合Freundlich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48.310、36.364、24.039、16.313mg/g;铅吸附等温线较符合Langmuir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23.332、15.461、13.009、12.512mg/g。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对铜、铅的最大吸附量均高于黄河口;粒径越小,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越大。 通过测定黄河口海域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含量,对AVS、SEM和差值(SEM-AVS)的大小和平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为O.152~1.847μmol/g(干重),平均值为0.935μmol/g,沿黄河口向海的三个(东、北和南)方向上,AVS含量均升高; SEM含量分布范围为0.899~1.863μtmol/g,平均值为1.327μmol/g,与AVS平面分布较一致,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Cu>Pb>Cd;SEM-AVS范围为-0.594~1.365μmol/g,平均值为0.392μmol/g。黄河口门沉积物中SEM-AVS值最高,在站位5高达1.365μmol/g,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可能有一定毒性;东部和北部海域存在两个低值区,站位6和站位7沉积物SEM-AVS均小于0,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没有不良影响;其它站位沉积物SEM-AVS均大于0,重金属对生物可能具有毒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