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菲律宾海板块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海底扩张过程重建
【6h】

菲律宾海板块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海底扩张过程重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3.1 选题依据

1.3.2 资料来源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1.4.1 研究方法

1.4.2 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板块构造位置

2.2 地球动力学特征

第三章 菲律宾海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3.1 海底地形总体特征

3.2 分区地形地貌特征

3.2.1 深海盆地地貌

3.2.2 “沟-弧-盆”体系地貌

第四章 菲律宾海板块的海洋重力场特征

4.1 空间重力异常特征

4.2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4.2.1 布格重力异常的计算

4.2.2 布格重力异常总体分布规律

第五章 菲律宾海板块的地磁场特征

5.1 地磁异常分布规律

5.1.1 西菲律宾海盆区

5.1.2 四国-帕里西维拉海盆区

5.1.3 马里亚纳海槽

5.2 地磁异常的构造解释

第六章 菲律宾海板块的钻探成果

6.1 大洋钻探成果

6.1.1 西菲律宾海盆

6.1.2 四国海盆

6.1.3 帕里西维拉海盆

6.1.4 马里亚纳海槽

6.1.5 九州-帕劳海脊

6.2 钻探成果与海底磁条带对比与解释

第七章 菲律宾海板块的海底扩张过程重建

7.1 菲律宾海板块的海底扩张时间

7.2 菲律宾海板块海底扩张阶段划分

7.3 菲律宾海板块的海底扩张过程

7.3.1 始新世扩张幕

7.3.2 渐新世-中新世扩张幕

7.3.3 晚中新世-第四纪扩张幕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菲律宾海板块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晚中生代以来,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三大板块的多期俯冲、碰撞,发育了全球最为显著的沟-弧-盆系统,其成因及构造演化可有效约束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的复杂动力学过程。
  本论文通过搜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有关菲律宾海板块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的最新调查和研究成果,利用国际上公开发布的水深、重力、磁力、大洋钻探以及洋壳年龄等数据,对菲律宾海板块及邻区的地质特性和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解释,详细阐述了菲律宾海板块海底扩张的阶段性特征,建立了菲律宾海板块61 Ma以来的构造演化模型。
  研究表明:
  (1)菲律宾海板块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大板块的构造运动控制,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差异,可将菲律宾海板块分为西菲律宾海盆区、四国-帕里西维拉海盆区及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区三个构造单元。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表明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多期弧后扩张和多次构造旋转,并且这三个构造单元的年龄由老及新,不同的形成时代构成了菲律宾海板块多期弧后扩张的时间序列。
  (2)菲律宾海板块的扩张特征主要表现为西菲律宾海盆、四国-帕里西维拉海盆以及马里亚纳海槽的阶段性扩张。按照扩张特征及演化程度的差异性,将菲律宾海板块划分为八个扩张阶段。西菲律宾海盆的阶段性扩张是板块俯冲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结果,沿菲律宾弧和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俯冲的海沟持续后撤为海盆的形成提供了驱动力。四国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以及马里亚纳海槽都是海沟向海方向迁移引起的岛弧周期性裂解和弧后扩张形成的产物。
  (3)菲律宾海板块主要由四个弧后/弧间盆地组成,总结各个海盆的扩张特征,得出了这些边缘海盆地的一般演化过程为岛弧裂解、高速弧后扩张、慢速弧后扩张以及扩张后作用四个阶段。弧后扩张前的裂解作用是弧后盆地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岩石圈拉张减薄,继而断裂,扩张脊延伸;洋壳在弧后高速形成是弧后盆地形成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的弧后扩张速率相对较高;慢速扩张是弧后盆地形成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扩张速率较第二阶段减慢,直至扩张停止;海盆完全形成后往往存在弧后构造活动,根据扩张轴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定年数据,扩张后岩浆作用是扩张末期或者弧后扩张停止后一个普遍的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