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产品中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
【6h】

水产品中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引言

0.1氯代脂肪酸对水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0.1.1氯代脂肪酸的出现与其研究进展

0.1.2氯代脂肪酸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结构及主要性质

0.1.3氯代脂肪酸毒理学特性

0.1.4氯代脂肪酸在生物体内代谢机理

0.1.5氯代脂肪酸在人体内存在的预期水平评估

0.1.6氯代脂肪酸的检测技术现状

0.2常用氯消毒剂在水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0.2.1常用氯消毒剂的特点

0.2.2氯消毒剂的存在形式

0.2.3氯消毒剂的使用及浓度

0.2.4氯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估

0.2.5.氯消毒剂与氯代脂肪酸形成关系

0.3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 9,10-二氯十八烷酸及其甲酯的合成研究

1.1研究目的

1.2材料与方法

1.3结果与讨论

1.4小结

二、9,10-二氯十八烷酸检测方法的研究

2.1研究目的

2.2实验材料

2.4结果与讨论

2.5小结

三、水产品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生成机理初步研究

3.1研究目的

3.2次氯酸钠溶液与鱼肉及鱼油作用实验

3.3二氧化氯溶液与鱼肉及鱼油作用实验

3.4氯气处理鱼肉及鱼油实验

3.5小结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9,10-二氯十八烷酸是氯代脂肪酸中含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许多研究表明,氯代脂肪酸会产生急性毒性。目前,我国尚没有有关水产品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氯消毒剂对水产品中氯代脂肪酸形成的影响及对其生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建立水产品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水产品中有机氯污染物检测体系,并为氯代脂肪酸的毒理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 目前国内外没有商品化的氯代脂肪酸制品,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试剂级油酸和氯气进行加成反应制备,并纯化得纯度为60.9%的9,10-二氯十八烷酸及纯度近100%的9,10,12,13-四氯十八烷酸。其中9,10-二氯十八烷酸,可作为检测的标准物质,为以后建立氯代脂肪酸类物质的检测方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比筛选国内外多篇文献,对水产品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样品采用氯仿一甲醇法提取脂肪,经甲酯化后,使用银离子络合、尿素包合、固相萃取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柃测器为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使用十二氯代八氢-亚甲基-环丁并[cdl戊搭烯作为内标。不同浓度水平下对三种不同种类水产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72%~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方法检出限为0.05μg/g。各项评价指标与国外类似研究相当。 采用浓度不同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不同的二氧化氯溶液以及不同质量的氯气分别与黄花鱼肉样品、精制鱼油作用。使用0.1g/l和100g/l浓度(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直接浸泡鱼肉及与鱼油混合时,并没有9,10-二氯十八烷酸检出。在0.1g/l二氧化氯溶液直接浸泡鱼肉及与鱼油混合时,没有检出9,10-二氯十八烷酸,在10g/l二氧化氯溶液与实验中鱼肉作用及与鱼油混合时,检出9,10-二氯十八烷酸。将0.01g鱼油溶于三氯甲烷溶液中,并不断搅拌,通入10分钟氯气后,产生约12.7μg9,10-二氯十八烷酸;1g小黄鱼鱼肉置于三氯甲烷中通入10分钟氯气,并不断搅拌,产生1.5μg的9,10-二氯十八烷酸。采自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鱼,在0.2g/l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长时间接触(浸泡)作用下,没有检测出9,10-二氯十八烷酸.通过以上研究结果,为水产品加工企业在消毒环节有效实施水产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提出建议。本研究建立了水产品中9,10-二氯十八烷酸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我国出口水产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储备,以便将来成功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可能发生的贸易损失减小到最小;并初步探讨了氯消毒剂对水产品中氯代脂肪酸形成的影响,为氯代脂肪酸毒理学的深入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