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更新世献县海侵以来黄河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古环境演变
【6h】

晚更新世献县海侵以来黄河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古环境演变

代理获取

摘要

三角洲是河流所携带的上游陆源物质由“源”到“汇”的重要场所,是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体,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受到河流、海洋、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记录了大量的古气候与环境信息,是研究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自青藏高原发育后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后最终入海时受到海陆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由于受到黄河改道及黄河入海口的变迁,黄河三角洲也几经变化。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改道后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该区域不仅是农业与渔业生产的重要场所,而且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油气资源丰富。因此,对黄河三角洲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在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子任务“黄河三角洲海底浅层标准声学层序与典型灾害地质(201005029-4)”支持下,选择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北附近海域为研究区,以东营港附近海域GYDY地质钻孔为沉积物样品来源,并利用对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650 km浅地层剖面资料对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做了探讨;同时,利用沉积物样品中的植硅体作为主要的古环境代用指标,通过建立的植硅体温暖指数、干旱指数以及植被类型指数对研究区的古环境做了分析。研究区GYDY孔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序列按时间顺序由老至新划分为河流相(V)—海陆过渡相(IV)-潮坪相(III)-浅海相(II)-三角洲相(I)共5个沉积相带,其中沉积相带V、IV属陆相带,III、II和I属海相带。通过浅地层资料解译并与历史资料对比,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较清晰的反射界面R0、R1和R2,据此将研究区海底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I、II和III三个声学地层层组。层组I声反射特征以水平和波状层理为主,层组II以平行反射层理为主,层组III以波状和斜交层理为主。层组III和层组II界面(R2)、层组II和层组I界面(R1)均为侵蚀不整合面。依据14C测年界定R1侵蚀不整合面年龄约7.0 ka B.P.,推测其为黄骅海侵面;依据14C测年界定R2侵蚀不整合面年龄约27.0 ka B.P.,推测其为献县海侵面。因此,研究区地层基本涵盖和代表了晚更新世献县海侵以来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海底浅地层发育的特定地质年代。研究区GYDY钻孔沉积物中植硅体种类丰富,通过对研究区植硅体特征的研究,并选取了“青海湖孢粉总浓度”和“古里雅冰芯δ18O”与研究区GYDY孔植硅体所建立的温暖指数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YDY孔植硅体特征对新仙女木事件、9.0~10.0 ka B.P.降温事件以及6.0~7.0 ka B.P.降温事件三次全球性降温事件吻合性很好且指示明确,可作为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古气候变化新的指示性指标;继而通过对GYDY孔中植硅体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温暖指数、干旱指数、植被指数,并对不同地层的古环境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区自3.7万年以来经历了变冷-干冷-变暖-湿润温暖-温凉的环境演化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