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沿海部分区域磷化氢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6h】

中国沿海部分区域磷化氢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前言

1文献综述

1.1磷化氢概况

1.2磷化氢分析方法

1.3磷化氢分布特征

1.4磷化氢的源与汇

1.5磷化氢形成机理

1.6影响磷化氢形成和释放的环境因素

1.7磷化氢的研究意义

1.8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磷化氢检测方法

2.0引言

2.1实验部分

2.2气态磷化氢的分析测定

2.3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分析测定

2.4小结

3大气中磷化氢研究

3.0引言

3.1青岛近岸大气中的气态PH3

3.2青岛大气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

3.3小结

4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4.0引言

4.1材料与方法

4.2中国近海部分区域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

4.3讨论

4.4小结

5结论

本论文创新和特色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磷化氢(PH3)作为磷的一种还原态化合物,分为自由态磷化氢(气态PH3)和基质结合态磷化氢(MBP),前者主要存在于大气、沼气中,后者存在于土壤、沉积物、污泥中,PH3的研究已经成为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一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因此研究海洋环境中PH3对于认识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以青岛近岸大气为研究对象,对海洋性大气中气态PH3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检测到大气中存在MBP,对海洋性大气中PH3及存在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估算了其对海洋中磷输入的贡献;同时以典型陆架黄海、东海、长江口、海南东北部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MBP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MBP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及MBP对于环境变化的潜在影响和意义,为认识磷的全球循环尤其是中国近海区域的磷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参考国内外文献在实验室建立了大气及沉积物中PH3的毛细柱二次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痕量PH3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富集柱材料、富集温度、色谱条件等因素对气态PH3检测的影响,筛选出效果更佳的富集材料PLOT Q毛细柱,解决了测定海洋性大气中水分引起柱涂层脱落问题。该方法可避免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干扰。沉积物样品的可靠性试验证明避光冷冻条件下样品在两个月内是稳定的。大气和沉积物中PH3检测限分别为0.01ng·m-3和0.02ng.kg-1、精密度分别为<3.0%和<20%、线性范围为0.56pg-5.6ng,与国外同类方法相当。 2.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青岛八关山大气样品中气态PH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大气中气态PH3的浓度范围为0.01~14.86ng·m-3,平均浓度为1.14ng·m-3。青岛近岸大气中气态PH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其中季节变化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昼夜变化是早晨>傍晚>中午。大气中气态PH3浓度明显受温度、光照、来源及风向等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气态PH3在中国大陆和黄、东海上空大气中迁移,参与了区域性大气中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每年大约16×105mol磷通过气态PH3形式从青岛大气输送到黄海低层大气中,气态PH3从陆地向海洋输送尤其是向磷限制水体中转移可能是磷循环一个尚未深入认识的重要过程。 3.对2004年3月到2005年12月期间在伏龙山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大气中存在PH3的另一种形态一基质结合态磷化氢(MBP),青岛大气中MBP浓度范围在0.01~22.63pg·m-3,年平均值为1.02pg·m-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大气中MBP受气溶胶来源、气溶胶矿物组成、湿度或降雨、MBP本身物化性质等的影响和控制。陆源大气中MBP大约是海洋大气中MBP的6倍,并且估计黄海大气中MBP沉降通量大约为0.0189μmol·m-2y-1,每年通过MBP形式向黄海输送大约7.57×105mol磷,约占PH3从青岛向黄海输送的一半,表明大气中MBP也是大气中还原态磷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 4.于2004年至2008年在对中国近海部分区域采集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P不仅存在于中国温带近海区域沉积物中,甚至在热带地区也存在,如在黄海、长江口、东海、海南东北部近岸、胶州湾、桑沟湾沉积物中MBP含量分别为0.19~38.24ng.kg-1、0.1~169.4ng.kg-1、0.51~23.1ng.kg-1、0.21~5.45ng.kg-1、0.34~17.15ng.kg-1、2.11~71.79ng.kg-1,在胶州湾周边河流、海南东北部河流沉积物中MBP含量分别为0.28~319ng.kg-1、nd~82.1ng.kg-1,在海南东北部土壤、潟湖和红树林沉积物中MBP含量分别为nd~4.88 ng.kg-1、1.34~12.74 ng.kg-1和0.76~42.21 ng.kg-1。 5.沉积物中MBP含量存在季节性差异,如长江口及附近海域、桑沟湾、海南东北部的文昌文教河、红树林夏季沉积物中MBP高于秋、冬季;在长江口、东海沉积物中MBP含量从近岸向陆架呈带状分布并且向东逐渐减少;在黄海高含量MBP主要存在于黄海中部和北部靠近桑沟湾养殖区的沉积物中;同一条河流下游沉积物中MBP含量一般要高于上游沉积物中MBP;沉积物中MBP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高浓度MBP存在于沉积物还原性强的底层或次表层。 6.沉积物尤其是海洋沉积物中MBP的含量、存在和分布受到沉积物类型、温度、有机质、氧化还原环境、pH值等多种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比表面较大的粘土有利于MBP赋存;温度较高(如夏季)有利于MBP的产生和积累;有机质为生物活动提供物质和还原环境、厌氧/缺氧水体有助于磷化氢生成;接近中性的pH值有助于磷化氢的保存;与之相反的环境如个别站位(砂质类型沉积物、较低pH值或酸性土壤等)也发现了MBP的存在甚至高浓度MBP存在暗示着沉积物中MBP的控制因素非常复杂,可能存在其它未知影响因素。 7.研究了中国近海沉积物中MBP的分布和存在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全球磷循环尤其是中国近海沉积物中磷循环提供了依据。对海南沉积物、土壤中MBP的研究,填补了热带MBP研究方面的空白,完善了全球沉积物中MBP的分布,绘制了全球磷化氢循环图、补充了全球磷循环中的磷化氢相关数据。并结合文献提出了沉积物中MBP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形成机理图。尽管PH3是沉积物中含量较低的一种磷存在形态,但由于其不稳定、转化速率比较快等特点,是沉积物中值得关注的一种磷存在形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