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
【6h】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学术构想和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农村金融监管的理论借鉴及分析

2.1 金融监管理论综述

2.2 农村金融理论综述

2.3 二元经济理论

2.4 我国农村金融的理论分析

3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变迁

3.1 农村金融金融监管的衡量指标

3.2 农村金融中利率管制的变化

3.3 农村金融机构数目

3.4 非正规金融监管强度的变化

3.5 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历程

4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

4.1 常规的金融监管效果评价指标

4.2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监管效果评价指标的变动轨迹分析

4.4 农村金融监管效果指标的其他影响因素

5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强度变化的效果差异研究

5.1 变量设置

5.2 农村金融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5.3 农村金融监管效果的分段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现状及重构建议

6.1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6.2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重构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防范危机和促进发展两个方面,而防范危机的目的在于维持经济环境的稳定以保证金融行业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发展。对于金融监管能否促进发展以及如何更好的促进发展的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金融监管理论。近些年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等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开始成为监管研究的新热点,Gorton和Winton(2002)以及Kane(2002)等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银行监管措施在一些国家的实施情况,Barth,Caprio和Levine(2002)更是率先针对各种银行监管措施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金融监管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在Barth,Caprio和Levine所作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李涛、沈坤荣和李莉、江春和许立成运用相同的数据库在监管模式的分类与比较、探寻最优银行监管模式、验证金融监管理论等领域作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结合到我国实际中来。
   但在现有的文献中,鲜有针对农村金融监管措施的研究。对某些发达国家而言,农场主就是普通的企业主,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浑然一体,也就没有针对农村地区进行金融监管研究的必要。但我国的情况十分特殊,我国农村存在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既有政府监管下的正规金融也有游离于政府监管视野之外的非正规金融,农村的金融特点与城市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的特点和作用方式也与典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同,因此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希望通过对农村经济环境中不同金融监管措施效果的评价,对农村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为寻找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监管强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衡量农村的金融监管强度,我们没用采用通常的监管措施和衡量方法,而是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对我国农村金融影响深刻而又能较好反映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特点的指标,包括利率管制、农村金融网点数目、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四个方面,对于每一个指标我们又分别从许多角度对其进行衡量,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每个指标的值,通过这种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变迁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用我国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标作为衡量监管效果的变量,分析每一种监管措施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