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
【6h】

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谨献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研究进展

1.2.2 浅地层剖面探测研究进展

1.2.3 高精度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高精度地震勘探

2.1 高精度地震勘探内涵

2.2 地震分辨率

2.2.1 分辨率准则

2.2.2 影响分辨率因素

2.3 地震信噪比

2.4 地震保真度

3 浅剖资料地震特征分析

3.1 浅剖探测原理

3.2 海上噪音

3.3 浅剖资料特征

4 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方法

4.1 噪音压制方法

4.1.1 分频扫描

4.1.2 相邻道加权相加

4.1.3 FK域信号增强

4.1.4 振幅补偿

4.2 多次波压制方法

4.2.1 多次波的类型及识别方法

4.2.2 压制多次波的方法

4.2.3 预测反褶积

4.3 修饰处理

4.3.1 时变谱白化

4.3.2 随机噪音衰减

4.4 应用效果

5 浅剖资料高精度解释方法

5.1 常规解释方法

5.1.1 层位标定方法

5.1.2 断层解释方法

5.2 三维可视化技术

5.3 地震属性技术

5.4 应用效果

5.4.1 层位解释

5.4.2 断层解释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基于水声学原理,连续走航式探测方法,可利用高频小能量的声发射换能器震源对应高频声接收换能器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剖面。通常获得的浅剖资料,只经过采集系统的后续处理,处理方法单一。在海上作业时,由于各种噪音的干扰,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深层同相轴连续性较差,地质特征不明显,而且海上多次波发育,使得有效地层层位的追踪较为困难。浅剖资料的解释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解释人员手工进行层位标定和构造解释,该方法无法交互利用纵横测线的地震数据体信息,效率较低,工作量大,不容易识别小幅构造,对资料的解释精确度不够高。
   本文首先针对浅剖资料在处理方面的不足之处,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浅地层剖面的地震特征,并以高精度地震勘探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合理、实用和保真的处理方法,形成一套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流程。浅剖资料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其高精度处理的原则是以去噪、提高资料信噪比为主,兼顾分辨率,同时尽可能保证资料的保真度。在噪音压制方面,综合使用各种压噪方法,如带通滤波、FK域信号增强和相邻道加权相加等,对处理方法的参数选择是高精度处理的关键;根据多次波的形成机理和浅剖资料特点,应用预测反褶积压制多次波,合理选择参数,在保证分辨率的条件下,有效的压制海底鸣震和平缓地层的层间多次波;最后可根据需要用时变谱白化进一步提高剖面分辨率,用随机噪音衰减提高信噪比,对剖面做最后修饰。这套处理流程对浅剖资料只经过采集系统的简单处理,而且后期处理方法单一的现状,在技术上进行了补充。
   浅剖资料的解释首次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充分发挥纵横测线的地震数据体方面的优势。利用常规层位标定法,例如时深转换法、波组特征法和区域地质推断法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在层位进行标定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对目的层位立体化显示,综合全部地震信息,提高解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利用层位间的均方根振幅研究层位岩性的变化,对海底浅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描述。断层解释需根据剖面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对大断层可用抽道集增大道间距显示,使大断层更加明显,对小断层可综合上、下地层同相轴的变化和相邻测线的变化来确定;断层平面组合规律与相干数据体技术相结合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工作。对比以往浅剖资料只有解释人员手工解释的现状,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提高了精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