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6h】

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产业内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正在逐渐占据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地位,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共存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理证明分析得出结论。在贸易伙伴国的选择上,中国与德国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呈持续上升的态势,随着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德贸易继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力。同时考虑到政策影响的连贯性,选择两国家间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阐述,本文是首次对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章。
   从对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保持稳定上升,但产业内贸易依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第8类(杂项制品)产品一直呈较低水平,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水平接近60%,其余两类产品均表现为产业内贸易特征;从产品类别上看,电子机械及电气设备等机电产品成为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近年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双方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机械、光学及医疗仪器产品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中间产品也是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中,我国以占有低端市场为主,其竞争力依然来自于低生产成本优势。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这种垂直分工的现状也加剧了,双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在实证研究部分,从人均GDP差异、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外开放程度、贸易不平衡程度和规模经济五个方面对中德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得出结论,人均GDP的差距、贸易不平衡程度与中德两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性,规模经济则产生积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最后在综合中德贸易特点、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从宏观经济策略与微观市场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