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大西洋公海底拖网资源探捕的初步研究
【6h】

西南大西洋公海底拖网资源探捕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以头足类和无须鳕类资源最为丰富,许多国家、地区的拖网及鱿钓船只在此作业。我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拖网作业始于2008年,目前国内非常缺乏相关研究。文章在对该渔场渔业资源及渔业环境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资料,对该渔场拖网作业特点进行总结,并对渔场海洋环境、拖网渔业资源、主要渔获物体长、体重分布,阿根廷滑柔鱼的生物学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该渔场拖网生产的经济效益及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西南大西洋公海拖网渔场作业概况及作业特点分析
  根据我国拖网船2008-2009、2010-2011航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作业的航海日志及作者2010-2011航次的实地考察,较为详细的整理了该渔场两个航次的拖网作业概况,对拖网作业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与鱿钓作业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整理结果:2008-2009航次尚缺乏经验,对渔场开发尚不充分,2010-2011航次基本对适宜作业渔场进行了充分的开发。渔场拖网渔业资源种类丰富,渔情复杂,不同月份与不同渔场渔获组成和渔获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渔场拖网与鱿钓作业渔船在渔场完成燃油补给和渔获物的转载任务,以节省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两种作业方式的渔场重叠比例较大,但实际作业时两种渔船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互不影响生产。渔场流速、流向复杂多交,对于鱿钓作业影响较拖网作业大。拖网作业抵御渔业资源大幅变动带来的风险的能力比鱿钓作业要强,但渔具选择性差,高耗能,对渔业资源损害大。
  二、2011年夏秋季节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环境概况与拖网渔获物分析研究
  根据2011年1-3月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拖网调查船探捕生产情况,结合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对渔场环境、渔业资源变化、主要渔获物体长和体重分布等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渔场底质平坦,水深在110-180 m之间,适宜拖网作业。渔场在水深20-80 m之间存在温、盐跃层。拖网产量逐月递增,经济渔获物共11种,依次以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ramsayi、阿根廷无须鳕Merluccius hubbsi、阿根廷鲲Engraulis anchoita与鳐类产量最高,占总产量的92.26%。平均CPUE662.0 kg/h,其中1月平均CPUE为462.8kg/h,2月平均CPUE为713.8 kg/h,3月平均CPUE为778.1 kg/h。各月资源密度分布略有差异,渔场南、北部渔获种类组成与资源密度有较大差异,其中北部资源种类丰富,南部种类组成较为单一。阿根廷滑柔鱼优势胴长在1-3月有逐月增大趋势;阿根廷无须鳕优势体长变化不明显,1月小于2-3月;拉氏南美南极鱼的优势体长皆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月时仅为110-130 mm。所使用拖网不利于拉氏南美南极鱼的资源保护,本调查所用渔具渔法亟需改进。
  三、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根据2010年1-4月与2011年1-4月拖网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生产时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分析。
  2010年采集159尾样本,对其形态特征、繁殖力及体长.体重关系等开展相关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的触腕长度相异。其中,左触腕长度>右触腕的样本比例与右触腕长度>左触腕的样本比例相当。绝对繁殖力在1.2-11.1万粒之间。对个体绝对繁殖力(F)、相对胴腹长繁殖力(FL)、相对体重繁殖力(Fw)与胴腹长L、体重Wn、性腺重Wo的相关性关系拟合回归方程可知,F和FL与L、Wn呈S形曲线相关,与Wo呈幂函数相关,Fw与L呈三次函数相关,与Wn呈二次函数相关,与Wo呈S形曲线相关。对胴腹长、内壳长、体重、纯重数据拟合相关关系,在6种函数模型中以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最大,这与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最适模型相同,且接近于等速生长。
  2011年采集901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渔获群体组成、摄食等级、胴长-体重关系以及性腺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个体大小随采样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大趋势;小胴长组阿根廷滑柔鱼的摄食能力较大胴长组弱,摄食等级的高低与其繁殖高峰期有关。胴长-体重幂函数关系分别为:雄性BW=1.05×10-6ML3.5952,雌性BW=4.86×10-66ML3.2810。阿根廷滑柔鱼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91.6 mm和182.6 mm,性腺成熟度为V期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处于Ⅲ、Ⅳ期个体的平均胴长。综合分析推测,本研究采集的901尾样本为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夏季产卵群体Summer SpawningStock(SSS)的混合样本,在拖网作业后期,渔场补充了部分大个体的夏季群体。
  四、西南大西洋公海拖网渔业的经济效益及风险分析
  海洋渔业对于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具有高度依赖性,这些因素的会对海洋渔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造成一定的海洋捕捞风险。以“鲁荣渔6177、6178号”双拖网捕捞生产船2010-2011年实际生产及销售情况为对象,为对于西南大西洋渔场拖网作业的经济效益及相关风险分析展开相关讨论。核算每艘拖网船生产成本为653.0万元,渔获销售所得为862.5万元,利润为209.5万元,利润率为32.01%。分析其成本构成,国内出发前增加了成本投入,影响了渔船的平均作业效率,建设渔业基地势在必行。阿根廷滑柔鱼与鳐类经济价值最高,提高这两种渔获物产量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主要途径。文章从我国渔业政策,渔场资源,渔场环境,安全管理分析该渔场拖网作业的渔业风险。合理的渔业政策可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远洋渔业的产业风险。积极开发新型渔具,寻找适宜我国市场的经济鱼种对抵御资源变动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新型抗风浪渔船,引进先进的拖网渔船,以提高渔船的抗风浪能力,可延长我国渔船在该海域的作业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