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
【6h】

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自然地理概况

2.1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理位置

2.2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貌与地质特征

2.3 青藏高原东北缘气候特征

2.4 青藏高原东北缘植被特征

2.5 河流与水文

2.6 土壤

2.7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非常显著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内容

3.1 年代的测定与推断

3.2 色度试验及方法

3.3 磁化率测试及方法

3.4 粒度测试及方法

3.5 炭屑测试及方法

3.6 孢粉实验及方法

第四章 XSJZ剖面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剖面 14C年代测试结果

4.2 色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4.3 磁化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粒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4.5 炭屑统计结果及分析

4.6 孢粉统计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XSJZ剖面所反映的人类活动及环境演变信息

5.1炭屑浓度及孢粉揭示的人类活动信息

5.2 青藏高原东北缘环境演变信息

第六章 讨论

6.1炭屑浓度异常及孢粉揭示的马家窑文化影响边缘区先民的生产活动方式及生业模式

6.2关于剖面磁化率异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3关于剖面粒度异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区下孙家寨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剖面所采样品进行色度、粒度、磁化率、炭屑、孢粉分析,并在剖面106cm、160cm、174cm处及剖面附近文化层中选取四个炭屑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160cm和174cm处两个炭屑样品经测试得出结果,年代校正为日历年分别为4675±105cal.aBP、4970±60 cal.aBP。其余两个样品一个因样品量原因没有测出结果,另一个样品所测得年龄明显偏老,故弃之不用。说明研究剖面的文化类型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在环境指标中,色度中的红度指标与其它气候指标进行对比,取得较好的一致性,能在一定程度揭示研究区的环境演变状况。炭屑和孢粉浓度很好地揭示了马家窑早期文化先民人类活动,指示早在5000-4500cal.aBP时期人类活动已经对研究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炭屑浓度在5000-4800cal.aBP出现峰值,说明此时人类活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强度。孢粉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在马家窑文化早期时是以蒿属为主的温带草原环境,其中禾本科在该时期浓度的不断升高,说明先民主要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孢粉浓度的不断升高也反映了在马家窑文化早期先民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加大。乔木百分比在该时期的减小也可能揭示了在人类大规模农业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对耕地及其它需求而对森林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此外,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粒度和磁化率异常,不能较好地反映环境演变,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沉积过程的干扰。最后通过对高原东北缘已有发掘遗址中86个炭屑所测年代及其所处文化类型进行统计并和本文所做炭屑浓度峰值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马家窑早期文化先民与高原东北缘其它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先民在发展上具有时相上的不一致性,研究区先民早于其它地区先民而发展,更早的从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活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