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2.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基础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2.2 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理论

2.3 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

3.潍坊市沿海地区概况及新农村建设现状

3.1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3.2 潍坊市沿海地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3.3 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3.4 潍坊市沿海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5潍坊市加快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4.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

4.1 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方法

4.2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4.3 农民生活质量方面问题的分析

4.4农村社区建设方面问题的分析

5.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5.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5.2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5.3 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5.4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5.5 积极发展公共事业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更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历史发展的结果,从整体上发展情况来看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的,这里的地方政府不仅具备雄厚的物质发展基础,同时在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发展理念的思考方面也明显具有优势,所以这一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家化进程较快的优势,在保证现有发展成果不退步和发展阶段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新农村建设不仅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别的国家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不仅能帮助我国进行发展方向的及时调整,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校验和经验总结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简单介绍新农村建设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就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经济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合对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成绩,通过灰色关联理论进行了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并就如何推进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文章的主体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特点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对于影响和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包括古典模型、二元经济模型、农村人口流动理论以及农业国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等。并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文章从实际分析的角度对目前潍坊市沿海地区的社会与自然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土壤和气候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并就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效做了肯定,同时也就其在这段时间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讨论。讨论的过程中运用了先进性较高和实际指导能力较强的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充分的掌握和了解灰色关联理论的概念,同时还要对评价与分析指标进行科学的选取和处理,其中数据的采集和结果分析均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此后针对该理论分析的结果又分别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社区建设等三方面进行了经济发展指标和要素的详细分析。最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潍坊市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从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事业等多方面进行了发展对策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