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中加比较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研究
【6h】

基于中加比较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 .1 问题的提出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本文研究内容

2 渔业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

2 .1 渔业管理的概念

2 .2 哈丁定律与渔业管理

2 .3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

3 中加渔业海洋环境的比较

3 .1 海洋地理区位的比较

3 .2 海洋环境及其对渔业资源影响的比较

3 .3 小结

4 中加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比较

4 .1 渔业资源分布比较

4 .2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比较

4 .3 主要经济渔业资源变动的比较

4 .4 小结

5 中加海洋渔业管理机制的比较

5 .1 渔业管理体制的比较

5 .2 渔业管理过程的比较

5 .3 渔业管理方式的比较

5 .4 小结

6 中加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比较

6 .1 海洋渔业政策的比较

6 .2 渔业管理法律的比较

6 .3 渔业管理措施的比较

6 .4 小结

7 中加海洋渔业管理案例分析

7 .1 我国东海带鱼管理

7 .2 加拿大斯科舍陆架银无须鳕管理

7 .3 小结

8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的路径选择

8 .1 中加海洋渔业管理的异同分析

8 .2 加拿大海洋渔业管理的经验

8 .3 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建议

9 结论

9 .1 主要结论

9 .2 创新之处

9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或已投稿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从开发不足、充分开发、过度开发到资源衰退的利用过程,人类逐渐开始重视渔业管理。从自由捕捞、投入控制为主、投入控制与产出控制相结合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的实施,渔业管理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人类日益加剧的捕捞和污染,加之渔业资源具有共有性和流动性,渔业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已经无力改变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现状。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面临渔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渔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指导管理不够充分、渔业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渔业管理措施不够到位的主要问题。
  学界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解决当前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系统恶化危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认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是世界渔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渔民及其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型管理和科学指导管理的渔业管理理念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渔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Pitcheretal.(2009)对世界33个国家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的原则、指标和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各国无一达到良好标准,加拿大达标,我国的评级为不及格。中国和加拿大都处于从单物种渔业管理向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转变的过渡阶段,但加拿大的渔业管理位居世界先进国行列,我国的渔业管理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尽管中加两国的渔业海洋生态环境不同、渔业资源状况不同、国情不同、渔业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同,客观的比较是困难的,但整体观的比较可以明晰两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失败教训,在现阶段进行这样的比较研究是必要的且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探索解决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和制度安排,为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为我国的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论文从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渔业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和加拿大的渔业海洋环境、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渔业管理机制和渔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横向比较,并着眼于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沿革展开纵向比较。通过对中加海洋渔业管理比较研究发现,加拿大具有优越的海洋区位优势、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渔业管理历史,已经形成了以综合性的、预防性的、利益相关者高参与度的、以法治为基础、科学资源评估为指导的精细化渔业管理。在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加拿大已经达到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更好的平衡。相比之下,我国近海的主要经济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系统恶化,渔业资源无法实现可持续利用。渔业管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呈现“以资源养护需要为考虑的技术性措施、以渔业投入为中心的控制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过程”的特点,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渔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论文选取了我国和加拿大的两个较为典型的渔业资源管理案例——东海带鱼和加拿大斯科舍陆架的银无须鳕,对其渔业及渔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带鱼与银无须鳕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二者进行管理效果的评估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构建产量——补充量模型(反Ricker模型)分析银无须鳕资源的产量与补充量关系,并计算实现最大渔获量时最大补充量的值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拿大政府1994年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得当,利于实现对银无须鳕资源的养护。产量与补充量关系模型的构建是对Ricker模型在生物学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延伸和推进,可以作为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效果评估的一个参考目标,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论文还对两种鱼类的补充量与海洋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海洋环境因素对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总的分析表明带鱼和银无须鳕的管理制度都处在单一鱼种管理的阶段。带鱼的管理以采取禁渔制度为主,虽有短期效益,但实质资源状况并未改善,我国近海较为稳定的海洋环境有利于带鱼资源的养护;银无须鳕的管理制度较为有效,银无须鳕资源变动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资源量虽有波动,但仍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银无须鳕管理制度中针对非目标鱼种的兼捕控制措施、多物种的空间保护区制度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政策框架是值得我国渔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论文最后提出了加拿大在坚持法治原则、贯彻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海洋渔业资源评估、赋予渔民参与管理决策权和积极开展国际渔业合作五个方面的海洋渔业管理经验。根据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对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由技术性措施保障实施的管理向基于权利的法治管理转变、由政府管治为主导向共同管理转变、由“粗放式”的目标管理向“精细化”的过程管理转变、由“单物种”的管理方式向“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