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分离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6h】

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分离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论 文 缩 略 词 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独行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研究概况

1.3中药在体外抗氧化方面的研究

1.4中药在体外抑菌方面的研究

1.5选题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宽叶独行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制备

2.1实验材料

2.2实验试剂

2.3实验仪器

2.5提取方法

第三章 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药效学研究

3.1实验动物及菌种

3.2实验药品与试剂

3.3实验仪器

3.4给药剂量的确定

3.5实验流程图

3.6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对大鼠在体胃肠肌电的影响

3.7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在体胃肠肌电的影响

3.8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对大鼠离体胃肠张力的影响

3.9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离体胃肠张力的影响

3.10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3.11 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对体外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3.12分析方法

3.13结果分析

第四章 有效组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4.1实验材料

4.2实验试剂

4.3实验仪器

4.4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五章 讨 论

5.1分离方法的选择

5.2对大鼠胃肠肌电和张力方面的影响

5.3体外抑菌效果

5.4体外抗氧化能力

5.4有效组分化合物的分析与初步鉴定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L.)是十字花科独行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其入药的记载。本研究在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学活性部位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的不同极性组分的分离,并在促胃肠动力、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进行了药效学筛选,以明确其有效组分,为充分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溶剂,对宽叶独行菜进行萃取,并以氯仿-甲醇为洗脱体系对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洗脱,然后将分离得到的各洗脱组分作为受试药物,观察测定各组分对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胃肠肌电、张力振幅和频率的影响,同时,用各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等13种菌种进行抑菌活性实验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其研究结果如下:
  (1)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部位的氯仿-甲醇体系(10:1与5:1)组分能显著增强正常和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组大鼠的在体胃、肠平滑肌肌电和离体胃、肠张力的振幅和频率,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组(西沙比利)相当,其中,氯仿-甲醇(10:1)组分的效果优于氯仿-甲醇(5:1)组分。
  (2)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部位氯仿-甲醇(30:1,20:1)组分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高度敏感(Φ>15mm),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MIC分别为1.25、0.625mg/ml;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氯仿-甲醇(20:1)组分对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达到中度敏感(Φ>10mm),且它们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均为2.5mg/ml。
  (3)宽叶独行菜各部位及组分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氯仿-甲醇(10:1)组分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数清除率(SC50)值为61.27μg/mL。
  (4)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比对和制备色谱的纯化,发现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部位氯仿-甲醇(10:1)组分中以酚类、苯丙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42.657%。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宽叶独行菜乙酸乙酯部位促胃肠动力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甲醇(10:1,5:1)组分中,且与西沙比利效果相当,说明该组分是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的药效组分;抗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效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的氯仿-甲醇(20:1)组分中,抗大肠埃希菌的药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位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氯仿-甲醇(10:1)组分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