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旅游景区资源分配的社会学研究——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个案分析
【6h】

生态旅游景区资源分配的社会学研究——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个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生态旅游景区资源分配的社会学研究——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个案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的内容及背景

1.2 概念界定

1.3 个案简介-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生态旅游景区

2 资源分配与使用:利益相关者分析

2.1 长寿湖风景区资源利益相关者

2.1.1 地方政府

2.1.2 长寿湖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

2.1.3 长寿湖镇狮龙发电厂

2.1.4 长寿生态旅业开发有限公司

2.1.5 投资商家

2.2 利益相关者与资源分配

3 土地资源分配与使用:受益圈——受害圈理论

3.1 征地拆迁问题

3.1.1 富盈商业广场受益圈与受害圈

3.1.2 东亚康复中心片区的受益圈与受害圈

3.2 受益圈——受害圈理论与征地拆迁问题

4 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社会两难论

4.1 公共资源分配与使用问题

4.1.1 停车问题

4.1.2 餐馆占道问题

4.1.3 小摊占地问题

4.2 社会两难论与公共资源

5 建议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重庆市长寿区的生态旅游景区——长寿湖风景区为案例,用社会学中的利益相关者、受益圈-受害圈理论和社会两难论来分析该生态景区在开发、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长寿湖风景区定位发展生态旅游符合今后重庆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拥有的丰富资源为长寿湖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景区资源由于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使得发展过程复杂化,所需要平衡的问题多样化。本文将旅游景区的发展中遇到的社会学问题加以分析思考,希望能够帮助景区在更多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不仅仅是站在旅游学、规划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解决好社会问题也是帮助其今后健康发展的重要链条。
  利益相关者理论用于分析景区公共资源涉及的不同群体、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群体和整个景区的联系。长寿湖风景区拥有天然的、历史的和人工的等多方面的旅游发展资源,这些资源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利益,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部门也围绕这些资源展开角逐。怎样分配和使用能够尽可能的平衡多方面的利益,能够尽可能多的增加受益群体,这是长寿湖风景区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也是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努力实现的问题。
  受益圈-受害圈理论在本文中重点运用于分析景区周边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不同的群体受到土地重新分配的影响程度不同,综合考虑周边群体的状况,有助于在决策权衡时更加全面。土地资源的再次分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征地拆迁。征地拆迁行为对生态环境是有影响的,由于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受害水平和受害度根据所处的角度不同而变化。本部分将主要以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被征地居民、风景区管辖范围居民和游客群体为对象,分析长寿湖风景区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受益圈和受害圈以及存在的交错现象。
  社会两难论在环境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在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进步过程中,停车、餐馆抢占道路,小摊小贩占用土地等问题尤其突出的反映了社会两难论问题,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当事人都想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者更大的便利,但是所有人都这么做,整个景区的环境和日常运转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依靠居民的自觉性,要选择次要的办法,用法律或者条例来加以规范,或者用道德、信仰、舆论等多种方式加以引导,确保整个景区良性运作。研究长寿湖风景区中存在的典型社会两难论问题,有利于协调长寿湖景区周边居民的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生态旅游景区良性运转。
  长寿湖景区资源的稀有性和利益效益引发众利益相关者围绕资源分配展开一系列活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方式不同。资源分配的不公常常会导致矛盾的激化,本人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由此找出改善资源分配不公的办法,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和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的印象的思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平衡部分群体的利益,避免资源分配的不公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