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以来青岛沙子口区域社会变迁
【6h】

明清以来青岛沙子口区域社会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前言

0.1问题的提出

0.2学术史回顾

0.3研究方法

1. 山海相依的区位与山海资源禀赋

1.1 陆地自然环境

1.2 海洋环境

1.3 陆地山地资源

1.4 海洋渔业资源

2. 建置、海防与沙子口的变迁

2.1 历史时期沙子口的建置

2.2 海防与沙子口

3. 沙子口的山地海洋经济变迁

3.1 沙子口的港口地位与海洋经济

3.2沙子口的山地经济

3.3 沙子口的山海经济互动

4. 沙子口的人口、教育、信仰变迁

4.1 人口的变化

4.2 人口特征与地瓜的影响

4.3沙子口的教育状况变迁

4.4沙子口区域的信仰民俗

5. 沙子口的聚落变迁

5.1 沿海海洋聚落

5.2 内陆聚落

6.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将区域研究的具体对象定于青岛崂山南部海岸的沙子口。它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生活都具有典型性。明清以来,1861年,即清朝咸丰十一年,置东海关沙子口分卡。1898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沙子口街道于1998年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城市政治色彩的管理单位。而沙子口区域内部的行政村变为社区,则是在2004年。而在2012年,整个青岛市的城市政治区域又有了重要调整。青岛沙子口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许多内容延续至今,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政区变迁中可以看出其区域地位,制度对于沙子口的影响是重要的。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沿海资源的丰富,其军事地位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在各个历史时期,其建置沿革也能放映出整个青岛的变迁,它的区域功能与地位也是变化着的。
  山海相依的自然形势慢慢塑造了山海相依的经济,而构成了这一区域最为重要的经济结构,在自给自足之余,港口经济会促进腹地经济的增长,腹地为港口提供后方支持。同样的,渔业生产亦是这一区域的重要内容,直至今日,沙子口作为国家一级渔港,扮演的更多的是渔港的角色。
  人口的变迁很直观的反映着社会的变化,无论是山民还是渔民,这个区域内的人口的变化受限于自然条件与粮食的改善,同时也反映着经济与社会的变迁。沙子口居民较多的保持了胶东人民的生活习俗,而由于临海,其海洋信仰内容也较为丰富。
  沙子口的居民生活于这片土地与这片海滩,形成了许多聚落,这些聚落,较多的反应了山地与海洋的特色,聚落的变迁也是反应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方面。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聚落的变革更是明显,由于其地缘优势,原始的聚落中的民居不断被楼房取代。这种现象在全国的近海渔村中也是非常普遍,具有普遍意义。如何发展好这片区域,在“新型城镇化”和“海洋中国”的时代背景下,这片区域未来的前景怎样,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