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与分析
【6h】

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目的

1.3选题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国内全民健身的相关法规及政策

2.1.2 国内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

2.1.3国内全民健身的相关理论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问卷调查法

3.2.3数理统计法

3.2.4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青海省基本概况

4.1.1地理环境情况

4.1.2参与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4.2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4.2.1体育锻炼的项目

4.2.2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4.2.3 喜欢观看的体育项目

4.2.4 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4.2.5 体育锻炼指导

4.2.6 体育消费状况

4.2.7 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

4.2.8 获取运动技能途径

4.2.9 体育锻炼的场所

4.3影响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

4.3.1 场地设施因素

4.3.2 经济因素

4.3.3 锻炼意识因素

4.3.4 锻炼指导因素

4.4 关于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对策

4.4.1大力发展经济

4.4.2合理规划和统筹体育锻炼设施的构成和布局

4.4.3不断提高全民参与锻炼健身活动的意识

4.4.4培养专业人才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5.2.1 加强锻炼参与意识,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

5.2.2 改善场地条件,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规模

5.2.3 引导参与者科学健身,加强体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国家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为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从《纲要》发布以来,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经历22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从国家法律的角度为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保驾护航。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了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各个方面的现有状况,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为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1、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中,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首选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是健步走。而且健步走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
  2、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参与度仍然不高,能达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人口)”标准的人数较低。
  3、很多体育锻炼的参与者都是从喜欢的体育项目去参与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球类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篮球在青海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4、青海省20岁及以上全民健身参与者的锻炼目的以防治疾病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但是其对参与锻炼健身活动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于自我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并且这一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5、青海省健身群众在体育锻炼时能接受专业指导的人数很少,虽然青海省获得社会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已达到《计划》的标准,但社会指导员体系发展的并不成熟,社会指导员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
  6、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处于初级阶段,在对待身体健康上,青海省民众的参与身体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加,各年龄阶段及各收入层次的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在体育产业上都有一定比例的消费投入,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7、青海省20岁及以上人群大多通过自己练习或朋友、同事间自发组织形式参与锻炼的;社区、单位、协会、网络等形式的群众体育组织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8、大部分参与者认为青海省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民众的需要,然而在场地和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上还未达到该地区20岁及以上人群的期望值。
  建议:
  1、加强锻炼参与意识,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
  2、改善场地条件,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规模。
  3、引导参与者科学健身,加强体育人才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