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脉活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6h】

通脉活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 言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诊断标准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三)研究对象

(四)治疗及观察方法

(五)疗效判定标准

(六)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心绞痛疗效

(二)硝酸甘油消耗量的影响

(三)中医症状疗效

(四)心电图疗效

(五)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六)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影响

(七)对心功能的影响

(八)对血浆ET、NO的影响

(九)对血清SOD、MDA的影响

(十)对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影响

(十一)安全性观测及不良反应

讨论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防治措施

二、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的讨论

(一)心气亏虚为其本

(二)心血瘀阻为其标

三、中医治则确立和方药分析

(一)中医治则的确立

(二)方药分析

(三)配伍特点

(四)现代药理研究

四、疗效分析

(一)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分析

(二)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五、机制探讨

(一)对心肌缺血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二)对自由基的影响

(三)对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四)对心功能的影响

(五)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客观化研究概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该课题在论证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基本病机和益气活血基本治法的基础上,围绕抑制血小板活化、内皮保护、抗氧化等方面探讨通脉活心汤的抗心肌缺血疗效机制.方法:6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者)随机分为通脉活心汤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活心汤.结果:心绞痛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心绞痛程度计分及改善中医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可显著降低UA患者血中GMP-140、D-二聚体、Fbg、PAGM及ET、MDA含量,升高NO含量和SOD活性,PFVE、SV、CO、CI提高,A/E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说明通脉活心汤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改善心功能等多环节因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