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术、茯苓对脾虚大鼠脑—肠轴P物质的影响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6h】

白术、茯苓对脾虚大鼠脑—肠轴P物质的影响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研究和实验课题设想的建立

1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理论依据

1.1归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2归经理论的形成依据

2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概况

2.1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

2.2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2.3由中医藏象学说的现代研究共识重新看待中药归经的研究方法

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中药的归经现象

4实验课题假说的建立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1.2实验仪器

1.3药物与试剂

2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2.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2造模方法

2.3脾虚模型的客观评价

3实验给药

3.1实验用药给药剂量的确定

3.2实验用药剂量

4“脾主运化”相关实验

4.1血清D-木糖含量测定

4.2骨骼肌LDH活性测定

4.3非特异性免疫实验

4.4体重变化

5动物脑-肠轴P物质含量测定

5.1实验方法

5.2数据处理与统计

5.3实验结果

6数据的二次处理

讨论与分析

1动物模型的选择

1.1脾虚证与消化系统关系

1.2脾虚证与能量代谢关系

1.3脾虚证与免疫功能关系

1.4脾虚证与微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变学关系

1.5脾虚证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1.6脾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实验用药的选择

2.1实验用药的选用原则

2.2白术的药理作用

2.3茯苓的药理作用

2.4天麻的药理作用

2.5历代对白术、茯苓、天麻归经的认识

3实验指标的选择

3.1 P物质的分子结构

3.2 P物质的分布和生理作用

3.3 P物质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3.4 P物质与疾病的关系

3.5 P物质与中医药研究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1“脾主运化”相关实验

4.2脑-肠轴P物质含量实验

4.3相关性分析

4.4结论与推测

5课题特色

6遗憾与不足

6.1缺乏更可靠和多样的动物模型

6.2缺乏更多的功效相关药理实验

6.3需要大量的相同实验积累

7归经研究的展望

7.1加强归经的文献整理工作

7.2统一归经学说

7.3利用中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7.4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归经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白术、茯苓对脾虚大鼠脑—肠轴P物质的影响。文章以脾虚大鼠为模型,观察了白术、茯苓、天麻对血清D-木糖含量、骨骼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脑-肠轴P物质含量等的影响,将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脑-肠轴调控作用与中药归脾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NEI网络及数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归经实质,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及系统论思维,有利于阐释归脾经中药归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