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各型性别、年龄比较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技术路线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各证型BMI 比较

4.2 各证型 HbA1c 比较

4.3 各证型不同部位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

4.4 各证型 TNF-α比较

4.5 各证型 hs-CRP 比较

4.6 各部位 BMD 与 TNF-α、HbA1c、BMI、hs-CRP 的相关性分析

4.7 T2DM 并骨密度降低者各证型各部位 BMD 与 TNF-α、HbA1c 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1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特点

1.2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病机

2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机

3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3.1 病名认识

3.2 病因病机

3.3 消渴辨证分型的研究

4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4.1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

4.2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BMI 的关系

4.3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 hs-CRP、TNF-α的关系

4.4 2 型糖尿病各部位骨密度与 TNF-α、HbA1c 的相关性分析

4.5 2 型糖尿病并骨密度降低各证型各部位骨密度与 TNF-α、HbA1c 的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BMD)、hs-CRP、TNF-α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将入选的75例T2DM患者通过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五型,并设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5例。对5组不同证型的T2DM患者1-4腰椎正位(L1-4)、左股骨颈、左前臂(桡骨33%)及全身平均骨密度、hs-CRP、TNF-α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T2DM患者各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及各部位骨密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各证型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比较:①全身平均骨密度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瘀脉络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困脾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分别与血瘀脉络型相比有差异(P<0.05);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分别与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相比有差异(P<0.05)。②左股骨颈平均骨密度顺序依次为: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阴两虚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阴虚热盛型和湿热困脾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分别与湿热困脾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1-4腰椎正位(L1-4)平均骨密度顺序依次为: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④左前臂(桡骨33%)平均骨密度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2)2型糖尿病各证型hs-CRP的比较:各证型hs-CRP值顺序: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正常对照组。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显著高于阴虚热盛型(P<0.01);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P<0.01);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高于气阴两虚型,相比有差异性(P<0.05)。(3)2型糖尿病各证型TNF-α的比较:各证型TNF-α值顺序: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五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分别与阴虚热盛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分别与湿热困脾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分别与血瘀脉络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4)2型糖尿病各证型体重指数(BMI)的比较:体重指数顺序依次为: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瘀脉络型>正常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及气阴两虚型四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困脾型与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气阴两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及气阴两虚型四型两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5)2型糖尿病各证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比较: HbA1c值顺序依次为:血瘀脉络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正常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五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及气阴两虚型三型分别与阴虚热盛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及气阴两虚型三型分别与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及气阴两虚型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阴虚热盛型与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2型糖尿病各部位BMD与TNF-α、HbA1c、BMI、hs-CRP的相关性分析:各部位BMD与TNF-α、HbA1c呈负相关,与BMI、hs-CRP无相关性。(7)2型糖尿病并骨密度降低各证型各部位骨密度与TNF-α、HbA1c的相关性分析:血瘀脉络型和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各部位骨密度与TNF-α呈负相关,湿热困脾型左前臂骨密度与TNF-α无显著相关性,其他部位骨密度与TNF-α呈正相关;气阴两虚型和阴虚热盛型L1-4骨密度与TNF-α呈负相关,其他部位骨密度与TNF-α无显著相关性;血瘀脉络型各部位骨密度与HbA1c呈负相关,湿热困脾型左股骨颈骨密度与HbA1c无显著相关性,其他部位骨密度与HbA1c呈正相关;阴虚热盛型L1-4骨密度和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左前臂骨密度分别与HbA1c呈负相关,其他部位骨密度与HbA1c无显著相关性;气阴两虚型各部位骨密度与HbA1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辨证及早期干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体现中医治未病的优势。(2)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TNF-α、hs-CRP、HbA1c有一定的关系,各项指标在五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微观辨证的依据。(3)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体重指数最高,可作为中医辨证依据。(4)各部位BMD与TNF-α、HbA1c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良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致病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