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
【6h】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观察

一、研究对象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一般资料

(一) 患者一般情况

(二) 临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四、研究结果

(一) 临床总体疗效

(二) 临床主要症状疗效

(三)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四) 挑灸次数与疗效关系

(五) 经颅多普勒(TCD)指标检测

(六) 3D-MSCTA检测结果

讨论

一、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一) 压迫学说

(二) 神经刺激学说

(三) 颈椎失稳因素

(四) 颈椎和椎动脉解剖学变异

(五) 微循环学说

二、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探讨

(一) 经穴效应

(二) 刺血效应

(三) 松解作用

(四) 调节交感神经

(五) 炎症修复作用

三、TCD和3D-MSCTA在颈性眩晕诊断和疗效评定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机理。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中,根据课题预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35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采用挑灸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和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结果的变化,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采取挑灸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有很大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VB)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上升,阻力指数(PI)和博动指数(RI)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3D-MSCTA结果分析比较,椎-基底动脉与毗邻骨性结构的关系上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1.应用挑灸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2.挑灸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或消除临床眩晕等症状。3.此方法不能改变椎-基底动脉与毗邻骨性结构关系上的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