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风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阴两虚、瘀阻脑脉证的临床研究
【6h】

中风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阴两虚、瘀阻脑脉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疾病诊断标准

(一) 中医诊断标准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病例剔出标准

(五) 病例脱落标准

三、治疗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五、疗效观察

(一) 安全性观测

(二) 疗效性观察

(三)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四) 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标准

六、病例一般情况资料分析

(一) 两组性别与年龄

(二) 两组病例平均年龄

(三) 两组病例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比较

(四)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五) 治疗前两组神经系统评分情况

(六)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BI)比较

(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状态

(八) 治疗前两组内皮功能

(九)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

研究结果

一、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

三、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四、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

五、血脂改善情况

六、血浆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七、安全性指标分析结果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于中风病的认识

三、中风恢复期病因病机分析

(一) 气阴两虚是中风病恢复期的主要病理基础

(二) 瘀阻脑脉是中风恢复期的重要病机

(三) 中风病恢复期治则治法探讨

四、方剂组成

五、方义分析

六、现代药理研究

七、中风Ⅱ号方治疗中风恢复期作用机制探讨

(一) 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

(二)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三) 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四) 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五)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六) 调整血脂水平

(七) 改善血流变状况

八、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中药组方(中风Ⅱ号方)对中风病恢复期气阴两虚、瘀阻脑脉证的疗效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风Ⅱ号方汤剂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性别、年龄、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脂、血流变、内皮功能、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一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为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氧化氮(NO)显著升高,除胆固醇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风Ⅱ号方对中风恢复期气阴两虚、瘀阻脑脉证有较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