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痛经中医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6h】

痛经中医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痛经古今文献研究概况

一、 古代文献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疼痛发生时间

(三) 腹痛程度

(四) 腹痛性质

(五) 痛经伴随症状

(六) 病因

(七) 病机

(八) 治则治法

(九) 痛经方药沿革及方剂举隅

二、 现代文献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定义

(三) 病因病机

(四) 辨证分型

(五) 治则治法

(六) 临床证治

(七) 现代常用药物与方剂

第二部分 痛经的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一、 课题设计

(一) 研究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 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二、 结果分析

(一) 方剂分布概况

(二) 各个历史时期方药证治状况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病因病机

(一) 不荣则痛

(二) 不通则痛

二、 治则治法

三、 用药问题

(一) 活血化瘀药

(二) 补阳药和温里药

(三) 清热药

四、 痛经治疗的整体观念

五、 预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古今中医文献中有关痛经的内容及治疗痛经的方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规律等进行重新认识。
  方法:收集痛经古今文献,系统总结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和方药概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治疗痛经的方剂进行研究,从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角度分析痛经的方药规律特点,并从整体上对该病的方药证治规律和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活血、补虚、理气、清热药累计频率达76.02%,是构成治疗痛经方剂的主要药物;因子分析表明,治疗痛经的药物以补虚、活血药为主;在所形成的聚类方中,补虚和理气药的配伍较多。
  结论:根据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中医理论,提出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调和气血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代学营;

  •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妇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东梅;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71.113;
  • 关键词

    痛经; 中医文献; 方药证治规律; 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