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豆根基于功效表达的毒副作用研究
【6h】

北豆根基于功效表达的毒副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北豆根“毒性—功效”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1 与功效相关的北豆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生物碱类

1.2 北豆根多糖

1.3 北豆根挥发油

1.4 其他成分

2 与毒性相关的北豆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1 生物碱类

2.2 其他成分

3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报道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与北豆根毒性和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含量测定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北豆根药材含量测定

2.2 北豆根不同组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与样品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三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受试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北豆根水体组分最大耐受量(MTD)试验方法

2.2 北豆根醇提组分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方法

2.3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北豆根水提组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3.2 北豆根醇提组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和机制研究

1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五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毒副作用靶器官—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1 北豆根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2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六部分 结语

1 对北豆根“毒性—功效”相关性的认识

2 对实验研究部分的讨论

2.1 与北豆根毒性和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含量测定研究

2.2 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2.3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和机制研究

2.4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毒副作用靶器官—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3 本学位论文意义与创新点

3.1 构建北豆根“毒性—功效”相关性研究模式

3.2 对北豆根药材质量控制

3.3 对北豆根提取物及制剂生产工艺的指导作用

3.4 对北豆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

4 本学位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著作

科研成果

参加科研课题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抗炎作用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并对其毒性机制进行研究,为揭示有毒中药“毒性—功效”相关性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同时对药效剂量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靶器官进行“量—时—毒”关系研究与评价,揭示其毒性剂量范围、毒性作用时间及作用特点,指导北豆根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方法:在北豆根有效成分物质含量文献研究基础上筛选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提取工艺,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建立复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琼脂皮下注射致小鼠肉芽肿模型,研究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同时观察给药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药后进行血生化检查,计算中毒靶器官脏体比值及进行病理检查。对功效组分小鼠靶器官分别采用单次和多次灌胃给药方法,进行毒靶器官急性和慢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结果:北豆根有小毒,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北豆根所含生物碱类也是其发挥功效和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北豆根各组分蝙蝠葛碱得含量大小为: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给小鼠一次灌胃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有明显急性毒性,水提组分的MTD为92.12g·kg-1,醇提组分LD50及95%可信限为75.12(72.389-77.885)g·kg-1,全组分MLD为15.96g·kg-1。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药效剂量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琼脂致小鼠肉芽肿,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且醇提组分肿胀抑制率高于水提组分,血清PGE2含量明显降低;同时测得小鼠血清中AST、ALT活性升高,Cr、BUN含量增加,血清SOD、MDA、NO、NOS、GSH、GSH-PX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肝、肾脏体比值增大,肝脏病理改变明显,随剂量增加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增大,且肉芽肿模型小鼠的以上指标增加幅度大于耳肿胀模型小鼠,醇提组分对以上指标的增加幅度大于水提组分。功效组分小鼠靶器官是肝脏,给小鼠单次灌胃61.40g·kg-1的北豆根水提组分、15.02g·kg-1的北豆根醇提组分后均在4h血清ALT、AST水平达到高峰,药后12h肝脏病理改变最明显,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在(46.05~61.40)g·kg-1、(8.45~15.02)g·kg-1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肝毒性增加;连续7天给小鼠灌胃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药后1天可见小鼠怠动,药后3天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体比值增大,药后7天以上肝毒性指标达到高峰,且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在(1.2~7.2)g·kg-1、(1.2~26.1)g·kg-1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肝毒性指标变化程度增大。
  结论:北豆根醇提组分急性毒性大于水提组分,全组分基本无毒。说明北豆根的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醇溶性部位,水溶性部位也有少量成分致毒,北豆根总生物碱是北豆根的主要醇溶性成分,与文献报道得北豆根化学成分研究相验证。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具有良好得抗炎作用,抗炎机制与其减少炎性介质释放、抑制过氧化损伤有关;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抗炎同时还可对小鼠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肝毒性损伤过氧化损伤是其损伤机制之一。抗炎作用下小鼠毒副作用靶器官是肝脏,给小鼠单次或多次灌胃一定剂量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毒性损伤,血清ALT、AST及肝体比值变化明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明显“量—时—毒”关系。本研究为揭示北豆根功效表征过程中的毒副作用表现及机制、毒副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为指导北豆根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