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6h】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3 血样本采集及检测

2.4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中六项生化指标比较

3.2 CAPD组和HD组各微炎症因子的比较

3.3不同透析方式三种炎症因子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微炎症状态存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指导其对透析方式的选择,以此评定透析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进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且需要进行透析的病人,分为非卧床腹膜透析组(30人)和血液透析组(40人)。留取每位透析患者空腹全血10ml,将采血管标记清楚,保持全血的不抗凝状态.将收集好的70个标本全部分离出血清,然后在零下75℃的环境中保存。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项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的蛋白分析仪检测CRP,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
  结果:两组透析患者血清中一般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甘油三酯和血总胆固醇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C反应蛋白的平均水平,血液透析组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有差异,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RP外,前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水平,在两组中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透析方式中,三种因子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终末期肾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存在微炎症反应,血液透析的微炎症状态较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微炎症状态严重;两种透析方式对生化指标没有影响,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三种因子之间没有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