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方镜像: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新浪潮”与中国电影
【6h】

东方镜像: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新浪潮”与中国电影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一、背景——欧洲文化遗产和亚洲本土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的结晶

二、突围——弘扬民族文化独立精神和彰显民族主体性的复兴之路

三、特例中国(大陆):“新浪潮”与后“新浪潮”时代的中国电影

四、启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展民族电影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欧洲传统的艺术电影走入困境,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在世界各国通行无阻,并且已经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亚洲地区悄然兴起了一场全新的电影新浪潮运动,朝着不同于欧洲传统电影和美国好莱坞主流电影的方向悄悄地发生变革。 大体上以1979年香港导演徐克的《蝶变》为开端,短短的几年间,一股崭新的电影新浪潮迅速地波及了台湾、韩国、伊朗、日本等地,进而直接影响了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一批富有创意的中青年导演登上影坛,以各自独特的影像世界为表达方式,开始了他们的化蛹为蝶的过程。一些年青导演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连连获奖,以群体的高姿态和各异的艺术风格向世界昭示了一种新的电影范式的诞生和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对“亚洲新浪潮”电影运动进行探讨。 一、背景——欧洲文化遗产和亚洲本土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的结晶。本部分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亚洲新浪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首先,从来源上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作为战后影响世界电影发展的两股最大的潮流,为亚洲电影的集体复苏做了理论上和实践上双方面的铺垫和准备;其次,在全球化大潮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受到了尤其严重的冲击,促使了各国(地区)的民族电影的复兴;另外,70、80年代以来各国、各地区内部环境的变化也为新浪潮的产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二、突围——弘扬民族文化独立精神和彰显民族主体性的复兴之路。“亚洲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电影艺术运动,它没有形成如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那样的统一风格和美学特征,也没有像法国新浪潮那样拥有一位精神领袖巴赞,它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由亚洲各国电影人自发形成的、民族的电影复兴之路。但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背后,新浪潮还是体现出了众多的一致性和与欧美主流电影相异的审美趋向。本部分主要从一下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①东方哲学和乡土情怀的影像化表达;②艺术本体的执着追求③商业化的初步尝试④“无国界流派”与亚洲间跨国合作的加强。 三、特例中国(大陆):从“第五代”到“后五代”电影人。中国大陆是“新浪潮”的国家和地区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由于经历了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电影走了一条从追求艺术忽视市场规律到面对市场化的大潮不得不艰难转向的道路。本部分为两个部分:①新浪潮时代的崛起:特殊电影体制下“第五代”的成功。8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但是执着于艺术创造和迷恋于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使得90年代中期以后的第五代无法迅速是适应市场化的要求而陷入困境;②后新浪潮时代的转型和探索:“第五代”和“新生代”电影人向主流话语的逐渐靠拢。新生代导演在90年代初登上影坛,但是受到第五代的影响及自身的边缘化定位,“新生代”在长时间里处于地下发展状态。新世纪之交,“第五代”和“新生代”几乎同时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四、启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展民族电影。新浪潮的众多导演为抵抗美国的全球化侵蚀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电影,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有益尝试,这些尝试和探索对于中国电影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亚洲新浪潮”运动带给中国电影的启示:①艺术本性与生存规律;②抵制文化霸权与发扬本土文化③中国的电影体制改革。 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世界范围的电影浪潮,亚洲新浪潮电影取得了足以令欧美电影界刮目相看的成绩。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给中国电影当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民族电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