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植物和土壤脂类生物标记物对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判别分析研究
【6h】

利用植物和土壤脂类生物标记物对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判别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判别高寒草甸退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1.2脂类及脂类生物标记物研究现状

1.3脂类生物标记物发展趋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色谱与质谱条件

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酸提取方法的筛选

3.2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3.3 高寒草甸土壤脂肪酸组成特征

3.4 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中植物与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脂肪酸提取方法的筛选与优化

4.2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分布与变化

4.3 高寒草甸土壤脂肪酸分布与变化

4.4 退化演替中土壤与植物脂肪酸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利用脂类生物标记物分析环境变化或溯源有机物是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在高寒草甸退化研究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针对高寒草甸退化与否存在不同观点的事实,通过提取和分析植物和土壤脂类物质,试图找出反映植被变化的生物标记物,为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植物和土壤脂肪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脂肪酸提取方法。对提取的植物和土壤脂肪酸总的分布特征、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分布、人工草地植物脂肪酸分布、土壤总的脂肪酸分布、不同深度土壤脂肪酸的变化、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土壤脂肪酸变化以及植物与土壤脂肪酸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采用 HCl-甲醇甲酯化、BF3-甲醇甲酯化以及硅烷化三种预处理提取植物中的脂肪酸,并使用 GC-MS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硅烷化方法效果最差,且会引起色谱柱流失,HCl-甲醇甲酯化、BF3-甲醇甲酯化方法效果较优,综合比较可鉴定脂肪酸种类、操作以及安全、回收率后确定较优提取方法为 HCl-甲醇甲酯化方法。
  2.对 HCl-甲醇甲酯化方法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植物较优反应条件为 KOH-甲醇溶液加入量为3mL,皂化温度75℃,皂化时间5min,HCl-甲醇溶液加入量7mL,甲酯化温度65℃,甲酯化时间10min;土壤为KOH-甲醇溶液加入量为1mL,皂化温度75℃,皂化时间20min,HCl-甲醇溶液加入量7mL,甲酯化温度65℃,甲酯化时间10min。
  3.对植物脂肪酸进行分析,最终确定52种植物共68种脂肪酸,并根据脂肪酸分布分为微、低、中以及高频次分布4种类型脂肪酸;对高寒草甸退化以及未退化进行了比较,种类上退化高寒草甸高于未退化高寒草甸,含量上未退化高寒草甸要高于退化高寒草甸,进一步确定得出退化高寒草甸7种独有的脂肪酸,15-二十四烯酸(C24H46O2)、8,8-二甲氧基辛酸(C10H18O4)、壬酸(C9H18O2)、7,10,13-十六碳三烯酸(C16H26O2)、12-甲基十三酸(C14H28O2)、2-羟基十二烷酸(C12H24O3)、3-苯丙酸(C9H10O2)对高寒草甸退化演替具有较强的指示判别功能;对不同草地类型植物花生酸( C20H40O2)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出退化、未退化高寒草甸以及人工草地之间差异均显著( P<0.05),含量依次为0.4930、0.9470、0.1585mg/g,也可作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4.对土壤脂肪酸进行了鉴定,共发现41种,碳数分布为C3-C28,饱和脂肪酸3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3种。土壤脂肪酸种类遵循0-10cm≥10-20cm≥20-30cm规律;0-10cm土层土壤山嵛酸含量(C22H44O2),退化与未退化草甸差异显著(P<0.05),含量依次为4.7、9.6mg/kg。
  5.植物与土壤脂肪酸比较得出,轻度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脂肪酸种类变化呈现植物≥0-10cm土层≥10-20cm土层≥20-30cm土层;轻度退化草甸中植物与土壤脂肪酸在含量与种类上比较后发现轻度退化不能得到良好的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