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非公共性研究
【6h】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非公共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导论

1.1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2章 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含义

2.2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特点及表现

第3章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影响

3.1 政策公共性的意义

3.2公共政策非公性的危害

第4章 产生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原因探讨

4.1 公共政策内在非公共性的原因分析

4.2 公共政策外在非公共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抑制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对策

5.1 强化政策主体责任

5.2重视政策客体因素

5.3优化公共政策环境

5.4推进信息共享与政策监督

第6章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管理机关管理工具之一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公共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政策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暴露,由此国内对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也逐步扩展与深入.当前在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当现象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并形成了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新热点,这就是对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研究。
  公共政策非公共性是对公共政策公共性这一基本特点的背离,对公共政策正确价值观的扭曲.在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非公共性不仅存在于公共政策运行的各个过程中也广泛存在着我国各地区中,它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治理,势必会酿成更大的苦果.当前虽然我国对这路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是由于对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研究不够系统,从而治理对策也是孤立、分散的,没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整治力量.因此需要相关主体深刻认识到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复杂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抑制其发生,从而有效提升公共政策公共性。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研究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基本理论.对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理论进行了阐释,进而以此为基础对其反面公共政策非公共性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明确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含义;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意义,并以此为依托分析了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危害性;第四部分主要是以公共政策系统组成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等为研究切入点来详细分析公共政策出现非公共性的原因;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之上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此来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运行的公共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