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6h】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2.3 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2.4 城市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理论支持

3.1 循环经济发展理论

3.2 “三种生产论”与“七次产业”论

3.3 资源循环利用论

3.4 “对象-主体-政策模型”理论

3.5 产业共生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第四章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实践基础

4.1 山东半岛概况

4.2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4.3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实践的典型模式

4.4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的总体评价

第五章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创新

5.1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构架

5.2 循环型产业体系

5.3 循环型消费体系

5.4 循环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5.5 三维耦合体系

第六章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创新

6.1 城市循环经济的运行主体

6.2 城市循环经济的运行系统与运行过程

6.3 城市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 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7.1 发展目标

7.2 发展原则

7.3 实现路径

展开▼

摘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促进山东半岛“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本文结合新型城市化建设背景,采用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进行创新研究。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是城市循环经济的主体部分,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实际是对其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本文结合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RKB01275),依据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成果,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情况,创新性揭示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和策略研究三个方面。
  首先是创新基础,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总结和阐述曲格平教授、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重庆大学陈德敏教授、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Robert A. Frosch与 Nicholas E. Gallopoulos在循环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性理论成果,为创新研究作理论支持。梳理和总结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青岛自发转型式、日照跨越发展式和东营战略推进式的三种城市循环经济实践典型模式,为创新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其次是创新主体,即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分析。主要运用系统工程和综合集成的方法,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的特点,创新性揭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的框架体系,包括循环型产业体系、循环型消费体系、循环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三维耦合体系。综合分析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探究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与核心控制力、内部执行力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运行机制—驱动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和统筹机制。
  最后是策略研究,提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科学设定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在创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循环且经济、协调耦合、改革创新与循环渐进的发展原则。结合创新研究,提出山东半岛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培育和推广循环经济典型发展模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理念,形成循环型消费体系;扩大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循环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完善城市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实施循环经济科技支撑工程,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完善城市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实施海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