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别看”的语篇分析
【6h】

“别看”的语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研究现状

1.3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语料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别看”的类型分析

2.1“别看”的两种类型

2.2“别看 1”与“别看 2”的区别

第三章 动词短语“别看 1”

3.1“别看 1”的基本结构和句法特征

3.2“别看 1”的语义内容

3.3“别看 1”的语篇分析

第四章 连词“别看 2”

4.1“别看 2”的转折语义

4.2“别看 2”的基本结构模式

4.3“别看 2”的反预期语篇功能

第五章 “别看 2”的语法化分析

5.1 “别看 2”出现的句法环境

5.2“别看 2”出现的语义条件

5.3“别看 2”的重新分析

5.4动词“看”的主观化

第六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语篇入手,分析“别看”在语篇中的两种类型及第二种类型的反预期功能。本文将“别看”分为两种:一是作为动词短语“别看1”,二是连词“别看2”。对“别看”的两种词性和用法分别置于语篇中做相关分析。
  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以及语料的选择。
  第二章主要是对“别看”的两种类型做了相关分析,将重点放在了动词短语“别看1”和连词“别看2”的区别上,即是否能做句子成分和是否有意义虚化等。
  第三章集中分析动词短语“别看1”。对其基本结构、句法特征和语义内容作了研究。它在句子中位置较为灵活,既可以跟语气词“了”组合单独成句,也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是句尾。其语义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否定行为意义,二是否定隐含意义。前者以塞尔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与奥斯汀(Austin)的“施为句”为理论依据,后者以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为理论依据,二者均以具体语料为例证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最后一节为语篇分析,它在语篇中发挥衔接功能。
  第四章集中分析连词“别看2”。本章用三小节分别探究了以下内容:一是语义内容。即作为连词,发挥其在语篇中连接前后两个小分句的作用。二是归纳了九种基本结构模式,结合相关语料分析每种模式的不同特点及语义差别。三是反预期功能。根据对语料的综合分析,得出“别看2”出现的语义背景,另外归纳了反预期的三种类别,即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以及与某个言语社团的共享预期相反。
  第五章则研究了“别看2”的连词化机制。一是句法环境。“别看V1,V2”的固定句式,尤其是后续句V2的出现是“别看”由动词短语“别看1”发展成连词“别看2”的关键。二是语义条件。在语义能否自足方面,连词“别看2”所引导的小句语义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只有“别看2”引导的小句与一个后续句组合起来才能构成语义自足;在主语能否补出方面,连词“别看2”之前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主语,或者不能补出主语,即便有像“你”“您”这样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也并非真正的主语,而是一种虚指,提醒听话人注意,没有实际意义;在宾语方面,连词“别看2”宾语的具体性逐渐消失,抽象化逐渐增强。这几方面都为“别看2”连词化提供了条件。经过层次分析,与动词短语“别看1”的“别”和“看”的关系相对松散不同,连词“别看2”中“别”和“看”的缝隙消解,凝固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一个“取消分界”(boundary loss)或“粘合”的过程。实际上,“别看2”连词化机制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看”的主观化。“看”的词汇意义具象性逐渐减少,抽象性逐渐增加,客观性逐渐减少,主观性逐渐增加,以及范畴特征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这就是一个“非范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别看”意义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