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改实验基本特征的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改实验基本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改实验的总体目标

一、拨乱反正,建立秩序,回归“双基”阶段(1978--80年代初期)

二、强调“双基”,发展智能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

三、关注非智力因素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

四、素质全面发展阶段(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

五、强调培养核心素养阶段(21世纪初至今)

第二章 教改实验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改革实验

二、教学改革实验

第三章 教改实验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演进

二、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第四章 教改实验的价值取向

一、从关切社会价值逐渐过渡到关切个人价值

二、从注重科学主义逐渐过渡到注重人文主义

三、从关注知识学习逐渐过渡到关注能力发展

四、从强调教师中心逐渐过渡到强调学生中心

第五章 对教改实验的思考与展望

一、关于教改实验的几点思考

二、教改实验发展前景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改实验由逐步恢复至全面铺开,不仅推动了教育实践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完善,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国内关于教改实验的研究颇为丰富,涉及其概念、本质、指导思想、价值取向、评价体系、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等各个方面,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改实验基本特征的研究却不多见。检视文献发现,散见于一些专著、论文中的相关研究,或集中于单科单项实验的介绍,或从某一维度进行纵向分析,或是对某些特性的浅显分析,缺少宏观维度的系统研究,尤其缺少对教改实验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的分析。这既不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教改实验的作用,准确把握教改实验的未来发展方向,亦无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面深化。
  本文从教改实验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教学模式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基础教改实验进行了梳理、分析,力图厘清其基本特征,为人们认识该问题提供一个基础性框架。本研究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言。介绍了论文研究缘起、国内关于教改实验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改实验的总体目标变化轨迹。分为拨乱反正,建立秩序,回归“双基”阶段(1978--80年代初期);强调“双基”,发展智能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关注非智力因素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素质全面发展阶段(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强调培养核心素养阶段(21世纪初至今)共五阶段,分别从国家政策、理论及具体实践层面对教改实验的目标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教改实验的基本内容。主要从课程改革实验和教学改革实验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入手,对改革开放以来课程和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分阶段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第四部分,教改实验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的演进、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两个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教改实验所引起的具体变化做了详细分析。
  第五部分,教改实验的价值取向。通过对第二、三、四部分的总结得出教改实验价值取向出现以下变化:从关切社会价值逐渐过渡到关切个人价值;从注重科学主义逐渐过渡到注重人文主义;从关注知识学习逐渐过渡到关注能力发展;从强调教师中心逐渐过渡到强调学生中心。
  第六部分,对教改实验的几点思考与展望。通过前几部分的系统整理与分析,一方面,得出了对教改实验的五点反思:教改实验促进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教改实验必须秉持适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教改实验必须突出学生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化、规范化是教改实验成功的必由之路;教改实验必须正确处理继承性与创新性、借鉴他国经验与保持中国特色的关系。另一方面,对未来教改实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