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业在亚太地区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提升战略研究
【6h】

中国制造业在亚太地区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提升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实行“再工业化”政策以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等优势吸引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夹击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同时国际分工逐渐从产业间分工演变成产品间分工,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在地理空间上发生分离,具有不同增加值的各环节构成了一条价值链,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核算已无法真正衡量一国的分工地位。正确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亚太地区价值链中的地位以保证在多变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1995年至2011年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选择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墨西哥和美国这九个亚太地区的主要大国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亚太九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含的国内增加值率进行了核算,以在价值链中的利润分配作为一国分工地位的衡量标准,并通过各国制造业产品的流向和关联绘出亚太地区制造业价值链的空间网络,最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借鉴他国制造业崛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成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措施。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亚太地区制造业价值链中,各国参与分工获利能力有较大差异,2011年各国制造业的国内价值增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中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中国在其中排名第六,处于靠后的位置。
  (2)中国已融入到价值链分工网络中,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中与其他国家有关联最多的国家,但其主要角色却是加工制造的中转站。随着亚太地区制造业价值链的空间网络的逐渐演变,各国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并且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扩大。
  (3)在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中,要素禀赋对价值链分工的提升和国内增加值率的提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行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则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4)目前出现了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着部分产业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邻近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总结日本、韩国等国家价值链提升的一般升级路径为两个方面:一是顺应外部环境,承接国际转移;二是自主发展,建立国家价值链。据此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在亚太地区分工地位的战略措施包括积极承接国际转移、优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培育国内高级要素、优化要素禀赋结构、促进生成国内价值链。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价值链中各国获得的增加值来评判一国制造业在亚太地区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各国制造业贸易的相互影响勾勒了亚太地区制造业价值链的空间网络。但在出口增加值的核算方面没有涉及价值链中的销售、售后等服务环节,与实际情况仍有一定偏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