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研究(1931—1938)
【6h】

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研究(1931—1938)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综述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成立与发展

一、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的原因

二、全国经济委员会的运行与发展

三、全国经济委员会与国际联盟

四、宋子文与经委会的关系

五、经委会与其它经济部会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经委会的最大建设成果:公路建设

一、南京政府早期的公路建设规划

二、全国经济委员会的公路建设

三、筑路经费来源

四、对公路建设的评价

第三章 经委会的水利建设

一、筹备处时期的水利建设

二、经委会成立后的水利建设

三、水利委员会的成立

四、水利工程建设

五、对水利建设的评价

第四章 经委会在农业、棉业、蚕丝、卫生方面的建设

一、农业建设

二、棉产改进

三、蚕丝改良

四、卫生建设

余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后记

展开▼

摘要

全国经济委员会(简称:经委会),它是南京国民政府直辖的负责经济建设的专门机构,亦可认为是当时“统筹全国经济建设的总机关”。
  关于经委会成立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因素。首先,193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和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政策的良好效果,使国内外倡导实行“统制经济”的呼声高涨,南京政府试图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其次,南京政府期待与国际联盟开展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需要一个专门的负责机构;国联专家也建议中国成立“经济委员会”。第三,为摆脱财政困境,并发展经济,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操办的中美“棉麦大借款”,使经委会有了一笔大额的建设经费。第四,南京政府内部财权之争、派别之争,使得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都赞同和支持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成立。以上四要素的具备,使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成立水到渠成。
  经委会先后经历了筹备处时期、宋子文时期和蒋介石时期。其中宋子文主持经委会时期,是经委会建设活动的鼎盛阶段。这期间,经委会广泛开展公路、水利、农业、棉业、蚕丝、卫生等领域的建设工作。经委会的主要决策机构是“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成员由汪精卫、孙科、宋子文、孔祥熙和蒋介石组成,实际由宋子文主持日常工作。经委会的主要执行部门是“秘书处”,另外还设置了十几个下属专门委员会和办事处,如棉业统制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七省公路建设委员会、水利委员会、中央卫生实验处、公路处、水利处等。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省级建设厅、地方水利委员会及一切地方建设部门都属于经委会的下属执行部门。
  经委会还是“中国与国联进行技术合作”的专门负责机关。许多国联专家应邀来华考察指导,经委会进行的许多建设事业,都得到国联专家的指导帮助。
  经委会在公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大。最初的公路建设围绕首都经济圈(即苏浙皖三省公路建设),随后不断扩展到多省(从七省公路建设到多省公路建设,包括西北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了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公路连接。但当时的公路建设带有明显的军事意图,许多公路都是在蒋介石的电报命令下开工修建的,建设路线始终紧随当时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战场迁移,这就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经济价值,再加上当时大部分平民没有汽车,这进一步降低了公路的运输效能。
  经委会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总机关,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不过那些具体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由各地方水利委员会负责执行的,经委会主要为全国各处水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规划,并给它们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经委会在农业、棉业、蚕丝、卫生等领域也进行了许多建设,尤其在棉业和蚕丝领域,经委会的工作很快就收到实效。
  全国经济委员会从成立之初就受制于经费不足、人才缺乏之困,加上当时日寇侵占东北,蚕食华北,蒋介石一意坚持对中共进行军事围剿,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些事件都极大地影响了经委会的建设计划和财政经费。总体来说,经委会在不够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在许多方面拨下了建设的种子,不断耕耘,并取得了日积月累之成果。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它的奋发图为和建设成绩。如今,我们深入地研究经委会,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对今天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