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匿名性对羞怯个体网络交往的影响
【6h】

网络匿名性对羞怯个体网络交往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羞怯

1.2 匿名性

1.3 网络交往

1.4 网络人际信任

2.1 网络匿名性与网络交往

2.2 羞怯与网络交往

2.3 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交往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问题提出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思路

4 研究意义

4.1 现实应用价值

4.2 理论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

研究1 网络匿名性对羞怯个体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1 实验目的

2.1 被试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材料和仪器

2.4 实验流程

2.5 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总讨论

2 研究不足和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经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羞怯个体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回避、被动和压抑,常常缺乏社会支持,朋友圈小,时常处于被动交往的状态。羞怯作为一种影响现实社交活动的重要人格特质,在网络交往活动中也倍受重视。关于羞怯与网络使用的诸多研究发现,羞怯个体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网络依赖或问题性网络使用,并且倾向于选择网络进行交往,羞怯个体伴有对负面评价的畏惧和面对陌生人的焦虑,匿名网络空间为羞怯个体提供了安全的、适宜交往的空间。随网络逐渐与生活接轨,网络空间已不存在绝对的匿名,不同网络空间存在不同水平的匿名性。网络匿名性特征和羞怯特征作为影响网络交往行为重要的环境和个体特征,本研究将通过两个实证研究验证两者的交互作用,考察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网络交往行为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个研究。研究1主要考察网络匿名性对羞怯个体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包括研究1a和研究1b。研究1a为自然环境下的研究调查,采用2(羞怯、非羞怯)×2(高匿名性、低匿名性)两因素混合设计,考察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延时性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研究1b为实验室实验,采用2(羞怯、非羞怯)×2(高匿名性、低匿名性)两因素组间设计,考察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即时性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为考察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即时性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是否因影响了网络人际信任,设计了研究2,在网络交往任务后,采用囚徒困境博弈任务考察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网络交往中所建立的人际信任(即在囚徒困境博弈任务中选择合作的次数)的影响,是对研究1网络匿名性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网络交往影响机制的进一步解释和验证。 所得结论如下: (1) 羞怯个体在高匿名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延时性网络交往行为,而非羞怯个体在低匿名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延时性网络交往行为; (2) 羞怯个体在高匿名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即时性网络交往行为,而非羞怯个体在低匿名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即时性网络交往行为; (3) 网络匿名性促进羞怯个体在网络交往中建立更高水平的人际信任,而对非羞怯个体的人际信任无显著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耿靖宇;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应用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峰强;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匿名性; 个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