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一)有序活力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有序活力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追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有机体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理论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历史基础

一、初步奠定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础

二、初步制定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针

三、初步营造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和谐环境

四、初步树立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人本理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新思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思想路线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提供新思想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注入新动力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注入新活力

(四)推进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提供新条件

(五)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执政基础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

(四)鼓励不断进行创新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动力基础

三、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内容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

(二)坚持四位一体的总布局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格局

(三)抓住社会建设的四个着力点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内涵

(四)提高党和谐社会建设能力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执政内容

四、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方位推进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全方位推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治本之策

(二)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方位推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战略依据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推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四)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保证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公平正义

(五)实行全面从严治党维护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中央权威

(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总体协同发展

(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全面稳定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前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二、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

(一)公平正义是有序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公平正义贯穿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始终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目标追求

(一)发展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根本遵循

四、坚持改革开放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改革开放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以党内建设促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

第五章 新时代有序活力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新时代有序活力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二)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强化

二、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措施

(一)夯实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三)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结语: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是一个弥久永新的话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一个有秩序同时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建设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实践来看,实现社会有序活力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追求,是我们进行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原则。树立社会有序活力发展的思想观点,可以使我们以更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避免改革发展中的盲目性,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社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形态等,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个方面。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良性运行发展,都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协调。否则,有序活力社会建设就会成为“空想”,导致社会出现动荡不安的非良性发展状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进行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进行有序活力社会建设,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诞生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非常落后,如何在中国把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项没有答案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当时国情出发,不断探索积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奠定了历史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础;为平衡经济社会等方面关系,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维护稳定激发活力,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重要思想,这也是对有序活力社会建设规律的揭示和有益探索;提出营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等思想观点及实践经验,初步奠定了我们党进行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认识基础,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检验,这些思想观点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迪。然而,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环境,新政权面临着被颠覆、被扼杀的危险。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这成为当时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军事国防等方式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社会正常发展秩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当时理论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单纯的计划经济手段。自1953年开始,党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通过改造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并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排斥市场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完全剥夺了个人的财产所有权,限制了企业在生产等各环节的自主权,个人和企业几乎完全附属于政府。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秩序,但是长远来看不利于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缺陷,在于不能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劳动者个体的积极性,活力不足,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长期以往,会危及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地位。除此之外,在如何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上,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错误判断了国内外的形势,通过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最终在极“左”思想的推动下在国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致使国家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遭到破坏,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有序、活力无从谈起,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陷入了危机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有序活力社会的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实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由过去注重依靠行政的、政治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转变成注重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稳定社会发展秩序。邓小平曾强调,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找到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推进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努力推进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进程;从改善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入手,致力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水平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要求及国内外发展机遇,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注重发挥市场在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江泽民曾指出,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效率和活力,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在推动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注重协调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等,从多个方面提高党领导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能力,增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凝聚力,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有效防范并且化解了一系列风险考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巩固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础。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变化和历史发展的要求,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提出要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抓好社会建设的四个着力点,同时要求全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高执政能力,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丰富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有序活力社会的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应对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明确提出社会建设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点,以最大的限度去增加社会发展的和谐要素,提高社会发展的活力,维护国家的安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基本内核,也是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核。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坚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此激发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之重器是法律,法律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保障。依法治国是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需要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关键的要素在于党。建设有序活力社会的关键也在于党,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令状。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政治定力,同时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坚持总体的国家安全观,严格防范因为风险积聚产生的风险综合体,尤其是要避免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和系统性的危机,维护国家社会的总体安全;要对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国外因素进行科学判定,并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安全稳定环境,把握变革中的规律,在国际乱象及纷争中保持自我定力,保证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安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全方位开拓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经历的是一条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有序活力发展的道路,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全局的发展过程,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有序活力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坚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将为有序活力社会建设注入了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总结研究中国共产党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总结汲取过去在社会建设中出现失误的教训,更加深入了解认识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规律,尽可能规避今后建设发展有序活力社会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积极探索有序活力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我们现在处于有序活力社会建设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在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治理较为落后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安全受到挑战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发展机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积极应对新时代有序活力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有序活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著录项

  • 作者

    邵西梅;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福记;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 活力; 社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