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文复合词语义关系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6h】

中文复合词语义关系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研究背景

1.1 基本概念

1.1.1复合词

1.1.2复合词的语义关系

1.1.3 语义角色分配

1.2复合词语义关系的认知加工

1.2.1在英文复合词加工中,词素间语义关系信息的作用

1.2.2在中文复合词加工中,词素间语义关系信息的作用

1.2.3语义关系加工的模型

1.3复合词的位置编码加工

1.3.1颠倒字母效应

1.3.2颠倒字母效应的研究范式

1.3.3颠倒类型对字母位置编码的影响

1.3.4颠倒类型对汉字位置编码的影响

2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2 研究价值

3实验设计

3.1实验1a 采用单词素词作为基线来探讨复合词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

3.1.1实验目的

3.1.2实验假设

3.1.3实验设计

3.1.4被试

3.1.5实验材料

3.1.6实验过程

3.1.7结果和讨论

3.2实验1b 采用并列复合词作为基线来探讨复合词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

3.2.1实验目的

3.2.2实验假设

3.2.3实验设计

3.2.4被试

3.2.5实验材料

3.2.6实验过程

3.2.7结果和讨论

3.3实验2 语义角色分配对语义关系信息加工的影响

3.3.1实验目的

3.3.2实验假设

3.3.3实验设计

3.3.4被试

3.3.5实验材料

3.3.6句子预期性评定

3.3.7句子合理性评定

3.3.8实验过程

3.3.9结果和讨论

4总讨论

4.1 中文复合词语义启动效应的机制

4.2 语义角色分配对语义关系激活的影响

4.3复合词语义关系对中文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的影响

4.4 本研究对复合词加工模型构建的作用

4.5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人类语言学中,复合词是通过合并已有的词语而产生的新词语(Libben,2006)。大量的研究表明读者在加工复合词时可以获取词素信息(Amenta&Crepaldi,2012);此外,有研究者提出复合词的语义并非是两个成分词素语义的简单相加,还内在包含着两个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铜壶内在包含着壶是由铜制作而成的(made of)这样一种语义关系);研究发现当启动词和目标词具有相同语义关系时,与具有不同语义关系相比,读者的反应要更快(Gagné&Spalding,2004,2009;Ji&Gagné,2007),这样的效应被称为语义关系启动效应。但是语义启动效应的加工机制是由于相同语义关系的促进作用,还是不同语义关系的阻碍作用,亦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尚不清楚。此外,在语义关系的加工过程中,不仅包含推测出成分之间的一种可能的语义关系,还内在包含着语义角色分配这一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Estes,2003;Wisniewski&Love,1998),即,读者在加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时,要清楚两个成分哪一个作为修饰词,哪一个作为中心词(例如,对于复合词铜壶而言,铜作为修饰词存在,壶作为中心词存在)。但是目前关于语义角色分配对语义关系加工来说是否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问题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证支持。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词素间语义关系信息对中文复合词加工的影响,具体包含两个问题:1)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2)语义角色分配是否对语义关系信息加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验1a中,我们探究了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采用单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每一个目标词(例,陶管)相对应的都有三种启动词,分别对应着三种启动条件,相同语义关系条件:重复首词素且语义关系相同(例,陶器);不同语义关系条件:重复首词素且语义关系不同(例,陶土);基线条件:重复首词素且无语义关系(例,陶)。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相同语义关系条件下目标词的反应时间要显著短于不同语义关系条件和基线条件,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在实验1b中,我们采用了同实验1a相同的实验设计,但与实验1a不同的是我们将并列复合词(例,陶瓷)作为无语义关系条件下的启动词来研究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与单词素词相比,并列复合词有如下优势:第一,并列复合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不存在明显语义关系,从而完全排除基线条件下的启动词会激活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信息这一可能性;第二,可以排除复合词和单词素词本身加工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三,可以排除词长的干扰。因此,在实验1b中,我们可以在控制好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更科学严谨地对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首先,在实验1b中,我们发现了语义关系启动效应,这同先前的研究以及实验1a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同实验1a的结果不同的是,在实验1b中我们发现不同语义关系条件下的反应时间要显著长于相同语义关系条件和基线条件,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文复合词语义关系启动效应是由于不同语义关系的干扰导致的,支持了RICE理论的观点。 在实验2中,我们利用了颠倒汉字效应首次探究了语义角色分配这一加工过程对于复合词语义关系信息加工来说是否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了3(词语类型:单纯词,并列结构复合词,偏正结构复合词)×3(预视条件:一致条件,颠倒条件,替换条件)的被试内设计。在实验2中我们发现了典型的颠倒汉字效应,即颠倒条件下的注视时间要显著短于替换条件下的注视时间,表明汉字位置信息的编码是灵活的;此外,一致条件下的注视时间要显著短于颠倒条件下的注视时间,这说明准确的位置信息编码也是重要的。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词语类型和预视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偏正复合词条件下颠倒汉字效应(替换-颠倒)要显著小于并列复合词条件和单纯词条件下的颠倒汉字效应,而后两者则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颠倒偏正复合词两个成分的位置确实干扰了语义角色分配,使得读者加工偏正复合词更加困难,说明语义角色分配对于语义关系信息的加工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本研究结合中文复合词的独特性和颠倒汉字效应,首次发现中文复合词语义关系启动效应的内在机制是由于不同语义关系的干扰导致的;并证实了语义角色分配对复合词中语义关系的激活和使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中文复合词加工的独特性,也为构建具有普适性的中文复合词加工方式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