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设施土壤腐殖质和有机氮形态演变及其与供氮能力关系的研究
【6h】

设施土壤腐殖质和有机氮形态演变及其与供氮能力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或缩略词说明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设施土壤的施肥状况

3.2设施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3.3设施土壤氮素肥力的演变

3.4设施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选择山东省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寿光、济阳、肥城蔬菜设施栽培基地,系统研究了设施土壤氮素、腐殖质性质和有机氮形态的演变规律,以及土壤有机氮形态与土壤供氮能力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大幅度的提高,且0~20cm土壤明显高于20~40cm土壤。随棚龄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到一定年限后基本保持稳定。 2设施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明显升高,HA/FA比值和胡敏酸所占比例增加。随棚龄的延长,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增加,但HA/FA比值和胡敏酸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3设施土壤重组腐殖质及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含量也明显增加,松/紧比上升。随棚龄的延长,土壤重组腐殖质及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提高。 4设施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主要以松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形式存在。随棚龄的延长,松结态腐殖质的转化率有所降低,稳结态腐殖质的转化率有所升高;土壤腐殖质活性增加,土壤的供应养分状况改善,土壤肥力提高。 5设施土壤有机氮各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提高,酸解性总氮比例减少,酸不溶性氮比例增加,氨基酸态氮比例和氨基糖态氮比例增加,氨态氮比例减少。 6设施土壤各酸解氮组分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较低;随棚龄的延长,各形态氮的含量均提高,且随棚龄的延长,各形态氮基本上呈增加的趋势。 7设施土壤累积的有机氮均不同程度的向五种氮素形态转化;0~20cm土壤有机氮以氨基酸态氮和酸不溶性氮的累积为主,其它依次为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设施栽培20~40cm土壤有机氮以酸不溶性氮和氨基酸态的累积为主。 8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与作物吸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均能很好表征土壤的氮素供应能力。 9设施栽培条件下,不仅土壤氨基酸态氮和酸不溶性氮对作物的氮素营养一定贡献,而且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氨基糖态氮的有效性也显著提高。10土壤有机氮中,氨基酸态氮对土壤供氮力的贡献较大,但随着氮素的耗竭,氨基酸态氮对土壤供氮能力的贡献降低,氨基糖态氮和酸不溶性氮成为作物氮素的主要贡献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