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短期高温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6h】

短期高温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1引言

2试验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超高产小麦新品系01-35和鲁麦14(L14)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放氧速率等,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这两个基因型小麦的光合速率,荧光特性,PSⅡ功能,卡尔文循环,热耗散的影响以及高温解除后两基因型小麦光合功能的恢复过程,探索超高产小麦的耐热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短期高温胁迫导致01-35和L14的Pn显著下降,开花期和成熟期两基因型小麦之间无显著差异。灌浆期01-35的Pn显著高于L14,而且高温胁迫(低于40℃)下01-35的Pn显著高于开花期的Pn,推测灌浆期01-35的光合机构耐高温能力高于L14。 2.短期高温胁迫下01-35和L14的Fv/Fm、Fv′/Fm′和ФPSⅡ均显著下降,开花期两基因型小麦之间无显著差异。灌浆期和成熟期01-35的Fv/Fm、Fv′/Fm′和ФPSⅡ均显著高于L14,表明生育后期尤其是灌浆期和成熟期01-35的PSⅡ耐高温能力高于L14。 3.开花期温度高于40℃时01-35的NPQ降幅显著低于L14,灌浆期两基因型小麦之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01-35的NPQ降幅又显著低于L14,表明01-35的与热耗散有关的过程耐高温的能力高于L14。 4.灌浆期温度为37~43℃时L14和01-35的QA还原程度(VJ)和还原速率(Mo)均增加,表明QA到QB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但是01-35的VJ和Mo显著小于L14,表明01-35的电子受体耐高温的能力高于L14。 5.灌浆期温度达46℃时01-35和L14的VJ和Mo降低,电子受体库(Area)增大,QA氧化还原次数(N)增加,表明高温首先抑制PSⅡ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进而才是PSⅡ供体侧受到抑制。6.灌浆期高温胁迫下01-35的TRo/Cso、ETo/Cso显著高于L14,表明01-35的LHCⅡ仍能捕获更多的光能,而且将捕获的光能更多的用于电子传递,推测01-35的LHCⅡ和电子传递体耐高温能力高于L14。 7.对生长50天的小麦幼苗进行43℃高温胁迫2h,然后置于25℃恢复。恢复12h时01-35的Fv′/Fm′已恢复至对照的95.1%,而L14的Fv′/Fm′持续下降,恢复36h,01-35的qP已完全恢复至对照水平,而L14的qP才恢复至对照的68.6%,表明高温解除后,01-35的LHCⅡ捕光能力和失活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均恢复较快。恢复12h时01-35和L14的ФPSⅡ已显著恢复,而Pn和放氧速率还在显著下降,表明卡尔文循环受高温伤害的程度大于PS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