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及意义
【6h】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设备及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数据采集

1.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上矢状窦各段桥静脉测量结果(以下注入角度均用°表示)

2 通过 DSA观察还发现部分桥静脉入上矢状窦处常显示不清

讨论

1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与 DSA 研究的对比分析

2 经纵裂入路所涉及的桥静脉引流及桥静脉保护

3 经纵裂入路相关桥静脉的影像学( DSA)特点

4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形态特征在脑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5 DSA 造影侧位像分析的临床意义

6经纵裂入路的临床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情况,为显微神经外科术前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术中桥静脉的保护及脑静脉系统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82例行全脑DSA阴性者的影像学资料。②将82例(164侧)阴性者上矢状窦通过影像测量工具(Digimizer)由前向后均分为五段,分别为A段、B段、C段、D段及E段。为了更详细描述每段中桥静脉位置,又将各段均分成三小段,分别为1、2、3小段。观察并测量各小段桥静脉的数量、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及有无转点及转角。③比较上矢状窦两侧桥静脉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①额前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A1段;经胼胝体前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B3(靠近矢状窦旁前下方);经皮质中央区入路桥静脉集中分布在C1段(矢状窦旁下方);经Dandy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D1段(矢状窦旁后下方远段);Poppen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E3(窦汇上方)。②桥静脉的走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来自额极的桥静脉顺行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长轴与硬脑膜窦血流方向间夹角为钝角);来自额叶中部的桥静脉垂直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直角):来自额叶后部和顶枕叶的桥静脉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锐角)。
  结论:①上矢状窦各小段两侧桥静脉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②上矢状窦存在两个桥静脉缺乏段,分别为“第一缺乏段”(B3段)和“第二缺乏段”(E3段)。③A段中桥静脉集中在A1段;C段中的桥静脉集中在C1段;余各段中桥静脉的数目大致相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