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果树食心虫发生为害和梨小食心虫耐寒性研究
【6h】

三种果树食心虫发生为害和梨小食心虫耐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 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三种果树食心虫发生为害和梨小食心虫耐寒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⑴单植桃园与混植桃园食心虫类发生及为害调查。在肥城单植桃园,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在2009年分别发生2 代、3代和5 代,在2010年每年发生2代、3代和4代;幼龄桃园与老龄桃园折稍率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泰安混植桃园,两年的3种食心虫发生代数一致,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每年分别发生2代、3代和5代,6月和7月份折稍率显著高于5月份。单植桃园与混植桃园中都具有世代重叠现象,其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大,对肥桃为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肥桃产量和品质及林果产业的发展。
   ⑵梨小食心虫幼虫耐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研究了梨小食心虫自然种群茧内幼虫不同季节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率、体内水分、总脂肪、蛋白质及糖含量的变化动态,探讨了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幼虫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越冬前幼虫的耐寒性显著强于夏季幼虫。幼虫SCP、体内含水量、糖原和蛋白质含量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升高而升高。梨小食心虫幼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FP)在1月份最低,分别为-25.66℃和–19.92℃;7月份最高,为–15.91℃和–11.97℃。幼虫体内含水量、总蛋白、糖原含量分别由最高的70.62%、158μg/mg、26.29μg/mg(2009-07),降至最低的55.20%、62μg/mg、9.32μg/mg(2010-01),越冬后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幼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由(2009-07)9.34%升至越冬初期的33.35%,逐渐降至越冬后期的16.48%。过冷缺点与物质含量呈现相关性。
   ⑶梨小食心虫幼虫快速冷驯化反应。室内条件下,将梨小食心幼虫放置在5℃(LT1 处理组)和0℃(LT2 处理组)下低温处理2 h后,分别测定了其过冷却点、结冰点、体内水分和脂质、糖、蛋白质含量,发现随虫龄增加过冷却点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含水率随着虫龄增加而增大,也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当昆虫受到低温驯化后,脂肪含量增高以增加自身抗寒性;糖与蛋白质含量下降,可能是转化为其它的抗寒性物质以增加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冷驯化有助于梨小幼虫抗寒性的提高。

著录项

  • 作者

    凌飞;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墨铁路,许永玉;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虫害;
  • 关键词

    果树栽培; 梨树虫害; 果树食心虫; 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