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及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特点研究
【6h】

山东省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及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表

声明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mber))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抗药性强,近年在我国危害日益加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是新近开发的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新颖的作用靶标,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监测了山东、河南、辽宁七地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十种杀虫剂的抗性,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卵、2~4 龄幼虫、成虫的毒力,测定两种药剂对甜菜夜蛾4 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8~2010年采自山东泰安、章丘、安丘、滨州、滕州、河南洛阳、辽宁地区和武汉敏感甜菜夜蛾种群对十种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茚虫威、多杀菌素、虫酰肼、甲氧虫酰肼、氟啶脲、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灭多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2008~2010年甜菜夜蛾各地种群对不同杀虫剂表现出不同水平抗性,对甲氧虫酰肼、氟啶脲、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抗性基本为中等到高抗水平,其中对氟啶脲抗性最高,抗性从2008年的31.49~88.19倍上升为2009年的609.72~2324.80倍,再上升为2010年的1184.39~25697.92倍,抗性发展迅速,2010年已不能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进行有效防治;
   对甲氧虫酰肼抗性从2008年的72.63~191.91倍上升为2009年的84.94~952.77倍、2010年的139.70~495.28倍;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抗性,2008年为95.31~437.97倍,2009年为51.23~1304.40倍,2010年抗性为27.27~1095.31倍,其中2009到2010年,泰安、安丘、滕州地区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呈明显下降趋势;
   对毒死蜱抗性,2008年抗性为25.05~40.64倍,2009年抗性为10.80~1183.35倍,2010年为19.12~267.98倍,其中安丘、滨州地区甜菜夜蛾对毒死蜱抗性较为稳定,处于中等抗性水平,洛阳地区甜菜夜蛾对毒死蜱抗性从2009年到2010年下降较明显。
   甜菜夜蛾各地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虫酰肼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其中对多杀菌素抗性从2008年1.98~5.13倍的低抗水平发展为2009年的17.09~71.70倍,2010年的14.31~64.20倍,除洛阳地区从2009年到2010年抗性出现下降外,其余各地抗性均呈上升趋势;对虫酰肼抗性,除辽宁种群尚处于敏感阶段外,其余各地均表现为中等抗性水平,抗性从2008年的12.58~30.11倍,上升为2009年的0.89~80.80倍、2010年的14.93~90.09倍。
   对茚虫威,2008年抗性在12.25~17.12倍之间,到2009年抗性为2.27~18.00倍,2010年抗性为3.40~23.43倍,抗性规律不明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除滨州种群2009~2010年、河南洛阳种群2009年监测抗性为中等抗性外,其余各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在各监测年份抗性水平均属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均在10倍以内;对灭多威,甜菜夜蛾处于低抗水平,抗性倍数在1.29~6.75倍之间。
   另外,在所监测的七个地区中甜菜夜蛾对虫螨腈尚处于敏感阶段,各地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虫螨腈抗性在0.23~1.98倍之间。
   不同地区杀虫剂选择压、耕作制度和甜菜夜蛾的迁飞习性可能是造成甜菜夜蛾对不同药剂抗性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甜菜夜蛾的迁飞习性在其抗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作用特点研究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的作用方式,通过卵卡浸渍法、浸叶法、点滴法、夹毒叶片法、成虫药膜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卵、2~4 龄幼虫、成虫的活性和对4 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均不具有杀卵活性,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均对2 龄幼虫活性最高,分别为3 龄幼虫的1.50、6.17倍和4 龄幼虫的22.25、44.95倍,对4 龄幼虫胃毒活性分别为触杀活性的14.10、8.44倍;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成虫毒力为氟虫双酰胺的25.53~34.19倍。
   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至处理后48h拒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2.73%、84.1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各浓度处理,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各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