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引种樟树抗寒性研究
【6h】

山东省引种樟树抗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1 引言

1.1 林木抗寒性研究

1.1.1 外部形态观测与林木抗寒性

1.1.2 细胞组织结构与林木抗寒性

1.1.3 细胞膜与林木抗寒性

1.1.4 保护酶与林木抗寒性

1.1.5 渗透调节物质与林木抗寒性

1.1.6 可溶性蛋白与林木抗寒性

1.1.7 抗寒基因的表达调控及植物抗寒基因工程

1.2 樟树的研究现状

1.2.1 樟树概况

1.2.2 樟树的应用价值

1.2.3 樟树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野外调查

2.3.2 抗寒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樟树引种及冻害情况调查

3.1.1 樟树引种地区分布及表现

3.1.2 小环境对樟树引种影响

3.1.3 不同保护措施樟树的冻害情况

3.1.4 不同种与种源樟树冻害差异性比较

3.1.5 不同苗木规格及栽植时间的樟树冻害差异性比较

3.2 樟树抗寒性研究

3.2.1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2.2 低温胁迫对樟树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3.2.3 综合评价

4.讨论

4.1 樟树冻害成因分析

4.2 引种规划

4.3 生理指标与植物抗寒性

4.4 其他因素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阔叶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在医药、用材、工业和园林绿化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因樟树受各地气候影响,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而未能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本文以引种樟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其在山东地区越冬期间的形态变化,以及人工设置低温(0℃~-25℃)处理叶片并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保护酶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探讨樟树在山东地区尤其是枣庄地区的越冬适应性,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观察枣庄地区的不同栽植环境的樟树的冬季形态,发现多年生、种源距离引种地近、胸径在10-20cm以及种植于周围建筑物较多的地点的樟树,抗寒性要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樟树。同时,对树木进行保护也可以提高其抗寒能力。
   2.根据山东省8个地市的调查情况来看,种植于鲁东南以及沿海地区的樟树抗寒性要高于鲁西北等内陆地区,且栽植于城区内的樟树冬季状况也要优于城郊外的树木。
   3.选择种源、树龄和栽植环境不同的樟树进行分组,其中包括江西种源(樟树A、樟树B、樟树C)、南京种源(樟树D)与湖南种源(樟树E、樟树F),对其进行人工低温处理,测定其电导率,然后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分别是:樟树A为-19.51℃,樟树D为-23.05℃,樟树E为-20.74℃,樟树F为-18.97℃。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樟树D>樟树E>樟树A>樟树F。
   4.不同分组间的樟树叶片的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时随温度升高均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相同。当温度到达一定值,各个指标也均出现下降趋势,亦有不同变化幅度,但一直维持在高于对照的水平。
   5.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六份樟树叶片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樟树D>樟树E>樟树C>樟树F>樟树B>樟树A。
   综上所述,本研究一方面对樟树在山东地区尤其是枣庄地区的应用作出了较为准确的评价,找出了对抗寒性有效的测定指标;另一方面,也对未来樟树在山东地区以及其它北方冬季低温地区的引种提供指导,避免盲目引种造成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