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6h】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写符号说明

摘要

1 引言

1.1 家蚕的生物学特性

1.2 农药对家蚕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1.2.2 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

1.2.3 中毒症状

1.3 羧酸酯酶研究进展

1.4 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主要仪器

2.1.1 供试药剂

2.1.2 化学试剂

2.1.3 试验用主要仪器

2.2 供试生物及其饲养

2.2.1 家蚕品种

2.2.2 桑叶

2.2.3 孵化及饲养

2.3 农药对家蚕急性毒性测定

2.4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测定

2.4.1 家蚕2龄~3龄期给药

2.4.2 家蚕5龄期给药

2.5 家蚕体内解毒酶活性的测定

2.5.1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2.5.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2.5.3 蛋白质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3.2 三种药剂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

3.2.1 三种药剂不同阶段给药对家蚕发育历期的影响

3.2.2 三种药剂不同阶段给药对眠蚕体重的影响

3.2.3 三种药剂不同阶段给药对家蚕经济学性状的影响

3.3 三种药剂经济阈值浓度持续给药对家蚕体内解毒酶的影响

4 讨论

4.1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试验给药剂量的确定

4.2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试验给药阶段的确定

4.3 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试验的评价标准

4.4 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与家蚕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关系

5 主要结论及有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家蚕(Bombyx mori L.)对农药十分敏感,且与许多农林害虫及取食危害桑叶的多种害虫同属鳞翅目昆虫,当蚕区大量使用农药防治桑树害虫或者在桑园附近农田使用农药时,桑叶必然受到污染,给养蚕业带来很大威胁。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个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为研究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目标药剂,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和评价标准的系统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分别在家蚕2龄~3龄期和5龄期两个阶段连续饲喂带毒桑叶,结果表明,在整个饲养期间家蚕取食桑叶后,药剂对其生长发育和经济学性状指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龄~3龄期给药发育历期和死笼率与浓度正相关,眠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结茧率和化蛹率与浓度负相关。5龄期给药虽也有一定的发育历期延长和眠蚕体重、全茧量等降低的趋势,但与浓度的剂量反应关系不明显,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浓度处理组家蚕均在上蔟前死亡,这可能是由于5龄期蚕体内生理生化反应复杂,此时用药对家蚕的影响较为严重,不易得到各指标的有效数据,因此2龄~3龄期给药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故选用2龄~3龄期作为慢性毒性试验方法中的给药阶段。在观察的各经济学性状中,仅有3种药剂的结茧率可反映各处理剂量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因此,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提出其主要评价指标为结茧率。
   采用定量喷雾法处理叶片,通过系列处理剂量筛选,确定以药剂急性96h LC50的1/50、1/100、1/200、1/400、1/800为给药剂量,从2龄起蚕起持续用染毒桑叶饲喂家蚕幼虫至3龄末期,从4龄起蚕开始改用无毒桑叶饲喂至成熟,至结茧、化蛹为止,记录存活个体的结茧率,得出结茧率为40%的药剂浓度作为经济阈值浓度,根据慢性毒性的分级标准评价药剂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慢性性毒性的评价标准:农药田间最高施用浓度与其经济阈值浓度的比值>10000,为极高风险性,1000<比值≤10000,为高风险,100<比值≤1000,为中等风险性,比值≤100,为低风险性。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的评价标准,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极高风险药剂。建议高风险药剂远离桑园使用,中等风险的药剂避免在家蚕饲养盛期使用,其他时期可酌情使用,如要防治桑树病虫害应首选急性毒性较低,且慢性毒性为低风险的药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